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内部员工系统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物探技术 > 无线电波坑透技术 > 信息内容 我要注册   忘记密码? 
中国矿井物探网 - 物探技术 - 宿州煤电(集团)某矿1021工作面并行交流电透技术探测成果报告
 
宿州煤电(集团)某矿1021工作面并行交流电透技术探测成果报告
   
华北办 骆彬
1 工程概况
1.1 简介
    宿州煤电(集团)某煤矿1021工作面,目前主要受顶板砂岩水及底板灰岩水的影响,同时1021工作面上部为1020工作面采空区的富水性也会对该工作面的回采构成威胁。为调查1021工作面顶板岩层、底板岩层的富水性,由煤矿及山东省煤田地质局第二勘探队共同组织对1021工作面顶/底板100m范围内岩层的富水情况进行探测。
1.2 地质概况
    1021工作面位于东一采区的1020工作面下部,1020工作面地面对应为任长营村以南、西南,任小庄以西农田,地表水体不发育,仅有一些人工沟渠。下为1022工作面(待掘),左侧为上山保护煤柱,右侧为DF11断层煤柱。工作面走向长约981m,倾向宽约64150m,煤层倾角10~20°,平均18°,煤层平均厚度3.2m左右。1021工作面水文地质复杂,下距底板太灰平均53m左右,工作面标高为-349~-393m。太灰静止水位为-110m左右,属承压开采工作面。
    工作面主要充水水源为10煤层顶板砂岩裂隙含水层和底板灰岩含水层,具体特征如下:
    (1)顶板砂岩裂隙含水层:10煤层老顶岩性为细砂岩、中砂岩及少数为厚层粉砂岩,一般岩性较致密,砂岩裂隙大多不发育,富水性和渗透性差,地下水运动慢,补给、排泄条件差,处于封闭半封闭状态,以静储量为主,在不与其它含水层发生水力联系时,水量小且易于疏干。
    (2)底板太原组灰岩含水层:本矿太原组地层最大揭露厚度为135.09m(38-4孔),多数钻孔仅揭露12层灰岩,主要由石灰岩、泥岩、砂岩和薄煤层组成,以石灰岩为主。石灰岩一般有12层,多者达15层,其中,三灰和四灰分别厚11.08m和11.69m,其富水性主要取决于岩溶裂隙发育程度,岩溶裂隙一般在浅部较发育,向深部逐渐减弱。根据中央采区和1020工作面底板注浆加固的资料,10煤底板太灰富水。本面10煤层下距太灰顶53m左右,太灰水静止水头高为-110m,机巷最低底板标高-393m,煤层底板最大水压2.83Mpa,属带压开采。
    (3)顶板砂岩裂隙水:顶板砂岩裂隙大多不发育,富水性和渗透性差,处于封闭半封闭状态,以静储量为主,富水性弱。采用比拟法预计正常涌水量为20m³/h。
    (4)底板太原组灰岩水:本面10煤下距太原组一灰53m左右,根据井下太原组灰岩水位观测资料,灰岩静止水位为-110m标高,煤层底板承压2.83Mpa,属承压开采工作面,该含水层为10煤层回采主要充水水源之一。太原组灰岩涌水量预计:采用承压转无压单侧进水水平完整巷道裘布依公式计算:
太Qmax=LK(2H-M)M/2R=2815m³/d=117m³/h
    式中:L巷道长度 1066m; K渗透系数 3.80m/d
               H 水位降深值 283m;M承压含水层厚度 50m 
               R影响半径 R=2S√KH=15969m
    (5)断层水:根据邻近揭露资料,预计风巷掘进将揭露最大落差3.0左右断层;机巷拨门后将揭露FS29断层,落差4.0左右,受断层影响,煤层起伏较大;切眼下口拐弯点附近有可能揭露DF11∠65~70°H=8m断层组。以上断层从揭露资料看,富水性较弱,但掘进中仍要对DF11断层进行超前钻探,确保安全掘进。基于上述预计,工作面最大涌水量137m³/h,正常涌水量20m³/h。
    (6)巷道掘进开门8m将过40-1钻孔,回采时要过40-7钻孔,上述两钻孔均为封孔合格钻孔,正常情况下对工作面的掘进和回采均无影响。
    (7)该工作面未发现岩浆岩侵入及陷落柱等特殊的地质构造。

图1-1 综合柱状图
1.3 探测目的及任务
    为确保1021工作面的安全开采,工作面开采前必须查明顶、底板岩层的富水性及断层、裂隙含水情况,为工作面防治水工作提供技术依据。为此,界沟煤矿确定采用地球物理勘探手段查明工作面开采范围内顶、底板岩层富水情况,为工作面安全高效开采提供有效的水文地质依据。
    本次地球物理勘探根据矿方要求,结合现场条件,采用并行交流电透技术,完成以下任务:
    (1)探查1021工作面顶板方向100m深度范围内岩层富水情况;
    (2)探查1021工作面底板方向100m深度范围内岩层富水情况。
2 探测方法原理
2.1 物性解释基础
    工作面内及煤层顶底板岩层内的富水区,通常表现为低电阻率异常。工作面内的较大落差断层(>1/2煤厚),在断层两侧常存在煤层变薄现象,电阻率相对变低;而厚层煤区则表现为相对高阻。因此,富水区范围和煤层变薄区等与正常煤层间存在明显的电性差异,可以进行电法探测来查明相关问题。从电性上分析,不同岩性的地层其一般规律为:灰岩、煤层电阻率值相对较高、砂岩次之、粘土岩类最低。即泥岩、粘土岩、粉砂岩等与灰岩、煤层的导电性差异明显。
    由于本区地层的沉积序列比较清晰,地层在原生状态下,其导电性特征在纵向上有其固有的变化规律,而在横向上相对比较均一。当存在构造破碎带时,如果构造内不含水,则其导电性较差,使局部电阻率值增高;如果构造含水,由于含水体具良好导电性,它与围岩产生明显的电性差异,其导电性较好。
    总之,一旦存在断层等含水地质构造,都将打破地层原有的电性分布规律。这种变化特征的存在,给以导电性差异为应用基础的电法探测技术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地球物理前提。
2.2 并行交流电透技术方法
    由于地下各种岩石之间存在导电差异(表2-1所示),影响着人工电场的分布形态。矿井并行交流电穿透法就是利用专门的仪器在井下观测人工场源的分布规律来达到解决地质问题的目的。
表2-1 一般煤系地层常见岩石电阻率值
    矿井并行交流电透法,每次发射所有接收极同时接收实现同场观测,既提高了施工效率,又提高了数据的相关性。同时采用多模多频(单频、混频)收发,提高信号的分辨率和穿透能力,是继矿井直流电法,音频电法之后的一种新方法。
1)地电模型及点源场的分布特征
    与地面电法不同的是,矿井并行交流电穿透法以全空间电场分布理论为基础。对于均匀全空间,点电源产生的电场分布特征,可用如下关系式表达:                (2-1)
             (2-2)

              (2-3)
式中:Um—电位;   I—供电电流强度A;
           Em—电场强度; jm—电流密度;
           ρ—均匀空间介质电阻率/Ω.m;
          R—MA的距离/m
    孙家沟矿煤层与其顶、底板(一般为砂岩、泥岩互层)具有明显的电性差异。而煤层相对其顶、底板为高阻层,可用图2-1所示的三层地电模型来模拟上述电性组合特征。

图2-1 井下三层地电模型示意图
    根据镜像法,可以求出全空间内任意点的电位表达式为:
                                               (2-4)
    式中:Ui,j为第i层的点源在第j层的电位;L供电点至观测点的距离;ρi为第i层的电阻率值;kn(i,j)=F(L,d,θ,ρm)为反射系数函数。

图2-2 含水构造的模拟及电位异常反映特征示意图
2)含水构造对点源场的电位影响
    含水构造可以模拟为局部地质体,如图2-2c所示。对于井下局部地质体的附加场,可用导电球来说明问题。即电流场中导体的异常可以近似地看作电偶极子的异常。其表达式为:
                                 (2-5)
由于r1>>1,r2>>1,故r1-r2≈lcosθ,r1·r2≈r2,上式变为: (2-6)
式中:
在直角坐标系中偶极场电位分布关系式为:
          (2-7)
当=90时, 
               (2-8) 

      (2-9)
    则低阻良导体产生一个负电位,如图2-2a所示。
    对于井下近似三层地电模型来说,其点源场电位表达式为:U=U0+Un (2-10)
    式中:U0为无局部地质体时的电位分布;Un为局部地质体的异常。
    根据(2-5)式、(2-10)式可以看出异常曲线(U/U0)是以点源A与地质体连线的延线为对称轴的轴对称曲线,如图2-2b所示。异常幅度、宽度与异常体的大小、异常体与围岩的电性差异及距收发面的距离等有关。异常体规模(体积与含水强弱的综合反映)越大、与围岩的电性差异越大、距收、发面距离越小,异常幅度就越大;反之则越小。图2-2c为底板下存在含水体与不含局部水体等两种条件下电位测量曲线的比较示意图。
3 现场数据采集
3.1 测点布置及工作量统计
    现场探测工作于2015年9月13日至9月15日进行。本次并行交流电透技术探测,自1021工作面的切眼开始,分别在上巷、下巷编点为1#,以10m为点距编号,风巷从1#~96#,机巷从1#点~101#点。发射点间距为50m,对应巷道进行扇形扫描接收。在井下施工时,可以根据巷道具体情况、施工中测量发现异常情况及对巷道已揭露断层区域的充分控制,适当调整发射点位和接收范围。设计本次物探工作在风巷、机巷分别布置发射点20个、21个,共41个发射点。每个发射点一般对应1521个接收点,并与井下可见的测量导线点取得联系、进行校对。如图3-1所示。

图3-2 现场电法测线布置图
    矿井并行交流电穿透施工时采用128、64、32、16Hz四个频点依次测试。在井下施工时,要根据巷道情况、施工中测量发现异常情况及对巷道已揭露断层裂隙区域的充分控制,适当调整发射点位和接收范围。两巷实际完成的物理点各为96、101,点距10m。上下两巷的测线各位950、1000m,合计1950m。现场测点布置如图3-2。

a. 轴向单极偶极法 b. 井下电穿透测量方式
图3-2 矿井并行交流电穿透施工布置图
3.2 技术与质量保证措施
    工作中根据井下实际施工条件,可能采取的技术措施如下:(1)并行交流电穿透的施工同时在采煤工作面的两顺槽进行,每10m一个测点50m一个供电点;(2)针对每个供电点,在另一顺槽的扇形对称区间1522个点进行观测,以确保采面内各单元有两次以上的覆盖;(3)采用AMN装置施工时,MN应布置在两帮上,其连线应垂直顺槽走向;(4)电极(特别是MN电极)应尽可能打在坚实层位上,并尽可能避开积水、淋水地段,以避免极化不稳定等现象发生;实在无法避开上述异常地段时,应做详细记录,以便资料解释时参照;(5)电极离开铁轨0.5m以上,当使用锚杆时,应避免锚杆与其它金属网接触;(6)物探采集数据时,应避免皮带或其它设备工作,特别在工作面斜长较大,增大供电电流受限制的时候,更应如此。
    为保证原始资料质量,施工严格按照《煤炭电法勘探规范》(MT/T 898-2000)进行,当现场与积水、淋水等地段时应注意避开或侧面加密。
4 探测结果分析
4.1 数据处理
    并行交流电透视数据处理:数据处理时首先建立统一坐标系,以1021工作面机巷与切眼交点为平面坐标原点,沿工作面走向为x轴正方向,沿工作面倾斜方向为y轴正方向,为每个发射接收观测组电极建立坐标,并形成给定的数据格式文件,然后进行CT反演,获得工作面内岩层的电性参数,采用Surfer软件形成电阻率等值线图。
4.2 底板并行交流电透视结果分析
    附图4-1、附图4-2、附图4-3、附图4-4为底板岩层富水性并行交流电透视探测成果图,分别代表1021工作面底板下0~20m段、20~40m段、40~60m段、60~80m段岩层的综合电性响应。从附图4-1、4-2、4-3、4-4总体来看,工作面底板并行交流电透视的视电导率值分布在0.4~12.5S/m范围内,根据数据体的统计分布特征,确定异常区的视电导率阈值为4.8S/m,即大于4.4S/m的视电阻率等值线区为异常区。依据此阈值原则,结合地质资料分析,认为1021工作面底板存在4处低阻异常区,分别为FYC1、FYC2、FYC3和FYC4,各异常区具体分布情况见表4-1。
表4-2 1021工作面顶板并行交流电透视探测电性异常分析表


表4-1 1021工作面底板并行交流电透视探测电性异常分析表
4.3 顶板并行交流电透视结果分析
    附图4-5、附图4-6、附图4-7、附图4-8为顶板岩层富水性并行交流电透视探测成果图,分别代表1021工作面顶板上0~20m段、20~40m段、40~60m段、60~80m段岩层的综合电性响应。从附图4-5、4-6、4-7、4-8总体来看,工作面顶板并行交流电透视的视电导率值分布在0.4~7.5S/m范围内,根据数据体的统计分布特征,确定异常区的视电导率阈值为3.6S/m,即大于3.6S/m的视电阻率等值线区为异常区。依据此阈值原则,结合地质资料分析,认为1021工作面顶板存在5处低阻异常区,分别为FYC5、FYC6、FYC7和FYC8,各异常区具体分布情况见表4-2。
5 结论及建议
5.1 探测结论
从以上分析,获得如下探测结论:
一、底板并行交流电透结论
    1)并行交流电透视法测试结果分析确定工作面底板存在4处低阻异常,分别为FYC1、FYC2、FYC3和FYC4(见表4-1);
    2)以上划分的视电阻率异常区为相对富水区;
    3)根据分析解释,以平面异常分布范围加以描述,认为上述异常区中FYC1、FYC2为1021工作面防治水重点区段,其中,FYC1异常区底板砂岩裂隙水有一定的水力联系,FYC2异常区与底板灰岩含水层水有水力联系。
4)基于上述认识,我们建议生产期间以工作面的FYC1、FYC2异常区为防治水重点区段。
二、顶板并行交流电透探测结论
    1)并行交流电透视法测试结果分析确定工作面底板存在4处低阻异常,分别为FYC5、FYC6、FYC7和FYC8(见表4-2);
    2)以上划分的视电阻率异常区为相对富水区;
    3)据分析解释,以平面异常分布范围描述,认为上述异常区中FYC5、FYC6为1021工作面防治水重点区段,其中FYC5异常区顶板砂岩裂隙水有一定的水力联系,FYC6异常区与顶板砂岩含水层水有水力联系,主要表现为往上富水性渐弱;
    4)基于上述认识,我们建议生产期间以工作面的FYC5、FYC6异常区为防治水重点区段。
结合地质资料分析,1021工作面顶板砂岩层、底板灰岩层富水,本次探测异常区为相对富水区,总体表现为相对富水性不均一分布。
5.2 建议
    以上探测结论是根据电法探测资料的实际反映并结合有关水文地质资料分析而来。由于井下电法探测深度(或深度)的限制,实际上成果资料反映的水文地质信息仅局限与一定深度(或高度)范围内地层的水文条件。而矿井涌水的变化不仅受井下电法涉及区域地层的水文地质条件,还与测区外(下方)含水构造的发育、连通情况、补给源、水头压力及煤层厚度、采煤方法、回采速度等诸多因素相关。随着上述因素的不同变化,涌水量、涌水位置、时间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变化。因此建议有关技术部门在回采前加强异常区探放水及治理工作;回采期间加强水文观测及资料收集工作,发现异常及时反馈给有关主管部门,以便及时采取防治水技术措施,确保生产安全。
附图1 1021底板0-20m并行交流电透探测成果图

附图2 1021底板20-40m并行交流电透探测成果图

附图3 1021底板40-60m并行交流电透探测成果图

附图4 1021底板60-80m并行交流电透探测成果图

附图5 1021顶板0-20m并行交流电透探测成果图

附图6 1021顶板20-40m并行交流电透探测成果图

附图7 1021顶板40-60m并行交流电透探测成果图

附图8 1021顶板60-80m并行交流电透探测成果图

附图9 1021底板并行交流电透探测异常成果图

附图10 1021顶板并行交流电透探测异常成果图
 
上一篇: 瞬变电磁探测技术及在潘一矿东区的应用
下一篇: 龙煤某矿-310立井石门水情水害综合物化探查
添加日期:2017-1-19   浏览次数:2280
 
   
   产品类别  
 
  地震仪器   电法仪器   瞬变仪器
  坑透仪器   化探仪器   地测仪器
  钻孔仪器
 
产品咨询热线:0591-83827186
福州华虹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物探技术TOP  
 
   基于原始坑透场强数据特征分析方法的回...
   中国矿井物探技术发展现状和关键问题...
   槽波透视勘探技术在淮北某矿8102里...
   基于多源数据的高精度三维地质模型建立...
   综合物探在探测陷落柱边界中的应用...
   综合物探方法在断层导水带探测中的应用...
   淮南矿区A组煤层底板灰岩钻孔瓦斯喷孔...
   音频电透视和瞬变电磁在工作面顶板富水...
   地震波和瑞利波技术综合探测构造体的应...
   综合物探技术在回采工作面煤体结构异常...
   基于综合物探技术的掘进工作面富水性超...
   地面与井下物探联合精细探测小型断层构...
   综合物探技术在冒落区注浆效果评价中的...
   某矿3下7111工作面尹家洼断层的综...
   KJ418-DF水文遥测系统在地面深...
   综合物探技术在田陈煤矿防治水中的应用...
   综合物探在断层探测上的应用...
   测线分类在坑透反演成图中的应用...
   龙煤某矿-310立井石门水情水害综合...
   综合物探技术在探查小煤窑破坏区中的应...
   物探技术在路基岩溶探查中应用...
   煤矿井巷间地质构造及其异常多波联合探...
   山寨煤矿1201综放工作面底板起伏段...
   基于微震分析法的厚煤层导水裂缝带高度...
   综合物探技术在探测工作面富水性及地质...
   某煤业XX工作面综合物探工程成果报告...
   某煤矿XXXX工作面巷道围岩变形监及...
   综合物探技术在松藻矿区梨园坝煤矿的应...
   煤矿深部开采地质保障中的综合物探技术...
   CXK90/360钻孔测斜成像测井仪...
   综合物探方法在探查采煤面底板导水通道...
   某煤矿7煤层“两带”高度成果报告...
   某煤矿“两带”高度实测工程成果报告...
   金三角煤矿井下物探应用实验...
   矿井综合物探技术在巷道前方超前探测中...
   高精度磁法火烧区探测应用实例...
   无线电波透视与槽波地震综合探测技术在...
   那罗寨煤矿薄煤层不稳定性评价...
   YHZ90/360矿用本安型钻机开孔...
   YHZ90/360矿用本安型钻机开孔...
   某矿掘进工作面瞬变电磁法与地震MSP...
   无线电波透视快速勘探技术及其应用...
   地质异常体在坑透中的响应特征...
   无线电波透视法在界沟矿8220工作面...
   无线电波透视技术在大倾角薄煤层工作面...
   井下无线电波坑道透视探测报告...
   坑透经验交流...
   无线电波透视技术在探查工作面隐伏地质...
   无线电波透视技术在凤凰山煤矿中的应用...
   无线电波透视仪的影响因素以及排除方法...
   YDT88矿用无线电波透视仪在唐安煤...
   唐安矿3301工作面YDT88矿用无...
   YDT88矿用无线电波透视仪在山寨煤...
   基于测线分类的无线坑透初始场强求取探...
   “无线电波透视CT探测技术”在井下的...
   低频(88KHz)无线电波透视技术在...
   山西煤运集团某矿8103回采工作面无...
   YDT88(A)矿用无线电波透视仪在...
   宿州煤电(集团)某矿1021工作面并...
   矿井瞬变电磁超前探测视电阻率扩散叠加...
   使用瞬变电磁对工作面上覆含水层富水性...
   瞬变电磁仪YCS512井下现场探测干...
   矿井瞬变电磁技术...
   瞬变电磁法现场探测条件与探测结果的关...
   YCS256矿用本安型瞬变电磁仪稠木...
   蒙西泊江海子矿3-1煤层掘进开拓超前...
   井下瞬变电磁法超前探测中锚杆干扰定量...
   瞬变电磁法在煤矿采空区积水探测中的应...
   巷道掘进瞬变电磁法跟踪超前预报分析...
   巷道掘进工作面瞬变电磁超前探测模拟及...
   YCS512矿用本安型探水仪在地面探...
   小功率瞬变电磁仪在浅层溶洞探测应用探...
   地下全空间瞬变电磁技术在煤矿巷道掘进...
   地面瞬变电磁法在甘肃某矿内光伏区的试...
   山西介休某煤矿地面瞬变电磁法勘探成果...
   井下瞬变电磁法多测线探测导水裂隙联合...
   YCS512矿用本安型探水仪在探测构...
   地面瞬变电磁法在山西某矿采空积水区探...
   YCS512矿用本安型探水仪水仓实验...
   YCS512矿用本安型探水仪的经验总...
   瞬变电磁技术在煤矿掘进中的应用分析...
   山东新查庄矿业8509工作面底板富水...
   强干扰背景条件下TEM探测铁矿资料解...
   瞬变电磁勘探在Ⅱ617工作面水害防治...
   瞬变电磁法技术知识问答...
   国产矿井瞬变电磁仪的性能试验研究与进...
   井下瞬变电磁探测空间金属体干扰影响测...
   界沟矿8220工作面瞬变电磁探测报告...
   瞬变电磁探测技术及在潘一矿东区的应用...
   矿用瞬变电磁法在隧道超前预报预测中的...
   坑道瞬变电磁全程数据分析及1:1含水...
   瞬变电磁技术在煤层顶板防治水中的应用...
   YCS256矿用本安型瞬变电磁探测报...
   瞬变电磁法在忻州窑矿的应用...
   无线电波透视法和地震波法在工作面构造...
   电法勘探基础常识...
   并行网络电法在煤层覆岩破坏监测中的应...
   并行三维电法分段探测在恒源矿Ⅱ628...
   应用三极断面测深技术探测井下含水构造...
   直流电法超前探测在煤矿岩巷施工中的应...
   电磁法探测煤矿地震异常区影响范围富水...
   基于并行直流电法和瞬变电磁的综合物探...
   有效电法数据的采集与识别...
   山西某矿10103工作面无线电波透视...
   智能采掘全生命周期电法探(监)测系统...
   并行电法透视系统在界沟矿7212工作...
   河北唐山某矿3095回采工作面音频电...
   采用网络并行电法仪探测采煤工作面无煤...
   矿井工作面底板水害探查方法对比试验...
   双巷三维并行电法数值及物理模型试验研...
   三维并行电法在探测界沟矿岩层富水情况...
   复杂岩体水渗流地电场响应试验分析...
   无线电波透视技术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
   某矿Ⅲ610工作面底板电法探测成果报...
   电法监测技术在工作面回采水害预警的应...
   新庄孜矿煤体瓦斯含量与震波衰减特征分...
   综合物探方法对断裂构造探测的应用...
   二、三维联合展示法在微震监测项目中的...
   MCU平台技术...
   32位嵌入式平台技术...
   矿井震波超前探测技术(MSP)...
   时距曲线的概念...
   巷道前方地质构造MSP法超前探测技术...
   与地震勘探有关的各种地震波...
   坑透和并行电法探查大面宽综采工作面...
   井筒壁后注浆质量反射波法检测技术...
   巷道随掘超前地质探测技术及应用...
   MSP技术及其在巷道构造超前探测中的...
   矿井震波CT技术...
   地下工程震波技术与应用...
   单点探测技术与应用...
   地震勘查技术在井下采空区(巷道)的应...
   矿井地质探测仪在葛亭煤矿的试验...
   矿井坑道音频电法超前探测模拟及其应用...
   山东某矿掘进迎头MSP超前物探成果报...
   矿井地震勘探技术在某矿南翼机轨合一巷...
   分布式震波勘探系统的应用...
   大断面巷道掘进围岩条件震波联合测试模...
   高分辨率矿井震波探测技术...
   某矿工作面微震监测探测成果...
   槽波反射法在工作面构造探测中的应用...
   矿井分布式震波探测仪在探测地质构造中...
   回采工作面两顺槽已揭露陷落柱的实测场...
   浅谈地震波单点迎头超前探技术在龙煤集...
   瞬变电磁重叠覆盖超前探水模拟测试研究...
   矿井地质探测仪在构造超前探测中的应用...
   矿井地质探测仪对断层及煤厚变化探测的...
   震波单点超前探测技术在煤矿井下石门揭...
   KZD1114-8C30矿井地质探测...
   MSP技术在数据采集过程中的经验总结...
   矿井震波探测技术在河东矿中的应用成果...
   煤矿井下微震事件波形研究与处理...
   MSP技术在迎头前方小断层预测预报中...
   矿井地质探测仪在矿井构造探测中的应用...
   地震勘探技术在山东某矿3上104工作...
   矿井地震技术在新安煤矿岩墙探测中的应...
   柴里煤矿23614工作面矿井巷道震波...
   槽波反射法在某矿断层探测中的应用究及...
   探地雷达和地震映像法在海堤爆填块石厚...
   KDZ1114-8C30矿井地质探测...
   GPS-RTK技术在煤矿地面测量工作...
   MSP技术在灵北煤矿陷落柱探测中的应...
 
 
 
  | 内部员工系统 | Copyright 2012-2015,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35085号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0168号

主办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地 球物理研究所 安徽理工大学物探研究中心 安徽惠洲地下灾害研究设计院 福州华虹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域名:www.kjwt.cn◆◆◆中国矿井物探网.中国 ◆◆◆ www.kjwt.org
本站已有 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