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内部员工系统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矿井地质 > 地质基础知识 > 信息内容 我要注册   忘记密码? 
中国矿井物探网 - 矿井地质 - 回采对矿井充水条件的影响
 
 
回采对矿井充水条件的影响
信息来源:网站编辑部   添加日期:2018-7-9   浏览次数:3435
   井巷工程系统形成和回采工作面布置后,采煤方法和顶板管理方法,对矿井充水影响很大。采用不同的顶板管理方法(如陷落法和充填法),对围岩破坏程度有很大差别。
(一)采动引起的围岩破坏特征
    采掘活动会造成围岩变形、破坏,并导致一系列矿山压力现象的发生。工作面的不断推进,使煤层顶底板处于持续不断的移动变形和破坏之中。通常,顶板下沉开始于工作面前方40m左右,底板开始移动始于工作面前方35m左右,因此在工作面前后围岩中形成两个典型的矿山压力破坏的移变带(图1)。

    回采工作面前方为增压区(支承压力带),回采工作面后方采空区为减压区(卸荷带)。通常在增压区造成围岩挤压变形和破坏。工作面推过以后,支承压力带逐步转化为采空区,围岩所受的应力比回采前要小得多,由强烈的挤压破坏状态变为卸荷释放状态,产生卸荷裂隙和构造应力释放裂隙。当工作面推过约12~27m范围时,顶板岩层急剧下沉,在上覆岩层中产生了破坏程度不同的三个区域,即所谓的“三带”——冒落带、裂隙带和弯曲带(图5)。
①冒落带
    靠近采空区的岩层破坏带,破碎的岩块杂乱无章地堆积,岩块间空隙多而大,为散体块状结构,透水性强。
②裂隙带
    冒落带上方的岩层破裂带,断裂既可垂直层面产生,也可顺层裂开,呈排列整齐的岩块,为层体块体结构。裂隙连通性好,导水性强。


③弯曲带
    裂隙带上方的岩层整体弯曲下沉。该带裂隙不发育,在地表形成塌陷盆地,塌陷盆地的坡缘往往产生锲形张开裂隙,一般深度3~10m。
    除顶板“三带”出现外,支承压力变化对底板岩层也有破坏作用。煤层开采后,工作面前后支承压力引起的底板岩层内的等值应力分布情况见图6。图中,原始应力状态为100%,超过者为增压部分,小于者为采空区卸荷导致的减压部分。在增压区,当作用力超过岩层的强度时,岩层产生变形破坏,阻隔地下水能力降低。采空区底板岩层的原岩应力得到释放,引起岩体膨胀,当其发展超过弹性限度时,便会发生破裂。采空区底板的这种破裂,称为卸荷裂隙。从形式上看,底板破坏也应出现类似于顶板“三带”的现象。李白英等提出了底板破坏的“下三带”概念,即在采动情况下,出现底板破坏带、完整岩层带和原始导高带。

(二)回采引起的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的变化
①在开采情况下,围岩会产生冒落、裂隙和弯曲下沉。冒落带和裂隙带内岩层强度低,阻隔水性能大大减弱,透水性强。其一旦连通周围水体,将会造成矿井水害。岩层因弯曲下沉可形成塌陷盆地,而发育于盆地边缘的一系在列裂隙,将使大气降水和地表水与矿井充水动态的联系更为密切。
②开采引起的围岩变形与破坏,必然造成井田水文地质结构和条件的变化,增强岩层的透水性,引进新水源。因而,开采活动会使矿井充水水源和充水通道增多、增强。
③采动引起的底板破坏而造成的底板含水层向矿井充水,称为底板涌水,大者称为“底板突水”。随开拓采掘的延伸,矿井底板突水的威胁日趋严重。
④采掘引起的矿井涌水规律,通常是初期涌水量由小变大,经过一定时间后,涌水量由大变小。若涌水主要来源于静储量,补给水源不足时,涌水便逐渐消失;若涌水主要来源于补给量,补给水源充足时,则逐渐趋于一个稳定涌水量。
上一篇: 冲击地压浅解及防范治理
下一篇: 地下水的分类
 
   
  本站推荐  
 
    无线电波透视技术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
    淮南矿区底板灰岩水电法探测模拟实验研...
    矿床充水因素(一)...
    煤层厚度的观测...
    瞬变电磁数据采集抗干扰措施...
    煤系和地层...
    地下水的基本概念及类型...
    中国煤田地质特征...
    浅析YCS512矿用本安型探水仪参数...
    地质年代...
    构造地质学基础常识(十六)...
    煤矿地质日常基础工作九问...
    矿井防治水专业名词...
    龙泉矿4201工作面无线电波透视法技...
    构造地质学基础常识...
    构造地质学基础常识...
    煤层厚度变化的原因...
    矿井地质工作...
    岩浆侵入...
    岩溶陷落柱的形态及其结构特征...
 
   产品类别  
 
  地震仪器   电法仪器   瞬变仪器
  坑透仪器   化探仪器   地测仪器
  钻孔仪器
 
产品咨询热线:0591-83827186
福州华虹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内部员工系统 | Copyright 2012-2015,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35085号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0168号

主办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地 球物理研究所 安徽理工大学物探研究中心 安徽惠洲地下灾害研究设计院 福州华虹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域名:www.kjwt.cn◆◆◆中国矿井物探网.中国 ◆◆◆ www.kjwt.org
本站已有 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