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内部员工系统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矿井地质 > 解决方案 > 信息内容 我要注册   忘记密码? 
中国矿井物探网 - 矿井地质 - 震波法在探测煤层厚度中的应用
 
 
震波法在探测煤层厚度中的应用
信息来源:网站编辑部   添加日期:2014-12-15   浏览次数:5360

技术支持中心 周友俊

1 概述
   当前,煤炭在我国的能源结构中仍然占首要地位,而且这种状况在短期内不会改变。煤炭是不可再生资源,如何有效的充分的利用好煤炭资源,准确及时的掌握顶、底煤厚度,是提高煤炭生产率的有力保障,也是能源勘探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之一。煤层厚度变化是煤矿中常见的地质现象,传统的探测煤层厚度有两种方法,地质分析法以及钻探法。
   传统探测煤层厚度的方法主要有地质分析法和钻探法。采用地质分析法进行煤层厚度预测时,一是首先了解矿井内的成煤古地理环境、地质构造、煤系组成、变化及岩溶暗河发育情况;二是根据已经掌握煤层厚度变化规律,进行煤厚变化原因进一步圈定煤层厚度变化范围;三是煤层顶、底板以及构造的展布特征都可能会控制厚度变化。煤层厚度和煤层形态的变化往往是多种地质因素叠加的结果。所以在研究煤厚变化和煤层形态时,要善于分析各种地质因素的表现形式和影响程度、范围及特征,追索各种地质因素的内在联系,并从中找出主导因素。钻探法,由于钻探工程可以从孔内取出岩芯,因此钻探工程是直接取得地下深部实物资料的唯一手段。在钻孔钻进煤层时,应特别注重煤芯的采取率,注意取全煤层的顶底板。通过岩(煤)芯的观察、鉴定、分析,可以了解煤层的空间位置、埋藏深度、厚度、产状、分布规律。然而利用钻孔探测煤层厚度变化时,一个钻孔反映横向信息有限,往往通过数学插值方法、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小波分析方法实现无钻孔区域煤厚信息。因此,虽然钻探是最直接、最直观、最有效的一种推测方法。但精度有限,尤其是复杂地质条件下往往难以满足实际需求。
    随着采矿技术的发展和高产高效矿井建设,单纯的采用传统地质分析、打钻探测煤层厚度的方法,不仅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且已不能满足生产需要。与之相比,物探方法具有操作简单、迅速,解释精度高的特点,已被广泛的使用。而常规物探方法中的地震勘探为目前探测煤层厚度最常见、最有效的手段,具有精度相对较高、信息丰富的特点。地震波在煤岩层中传播,遇到介质性质不同的分界面后,会产生反射、折射,利用检波器接收这种地震波。通过对地震波记录进行处理和解释,可以推断地下岩层的性质和形态,为进一步探测煤层厚度提供可靠的依据。
2 华亭煤业反射共偏移法探测煤厚应用
2.1 地质概况
    华亭煤矿是设计生产能力300万吨的特大型高产高效矿井。所采煤层为中下侏罗统延安组煤层,主采煤层为5煤层。全矿井分急倾斜部分和近水平部分,急倾斜部分煤层平均厚度51.5m,倾角45°,采用水平分层综采放顶煤开采。近水平部分的煤层平均厚度40.6m,倾角8°,采用走向长壁倾斜分层综采放顶煤技术开采。
2.2 现场施工
    为探测2501工作面内部概况以及底板余煤厚度,优化巷道布置提高煤炭回采率。使用KDZ1114-3型便携式矿井地质探测仪,采用反射共偏移探测技术,对该工作面内部概况以及底板余煤厚度进行探测。反射共偏移技术是依据反射波勘探原理,在单边排列分析基础上选定最佳偏移距,采用多次覆盖观测系统进行数据采集。最后得到一张多道地震信号记录,各道具有相同的偏移距。通过观察追踪地震记录的反射波同相轴信息,来确定异常位置的范围。
2.3 结果解释
    图2-1为共偏移探测结果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煤与岩的各种反射波组特征明显,反射相位清晰,通过相位追踪,得出煤层底板起伏形态曲线。同时进行波速测试,再通过专业的数据解释软件,得到了以下结果。探测区域煤厚从17.7m变为20.6m,接着继续变厚至,23.8m,然后又从23.8m迅速变为18.2m,接着又从18.2m渐变到22.1m,又从,22.1m变到18.3m,由此可以看出煤层底板呈波浪起伏状态。华亭煤矿根据煤层底板起伏情况,采取了对应的措施,大幅度提高了工作面采出率。

3 平煤六矿单点法探测戊9-10煤层底板余煤厚度
3.1 概况
    本次探测于2010年9月18日在戊9-10-22140切眼进行,探测任务为查清切眼底板下煤层的赋存情况。本次探测采用单点探测技术方法进行探测,从机巷向里35m开始布置第一个测点,到机巷里160m结束,总共布置17个物理测点,详细情况见测点布置示意图。
3.2 数据处理及结果解释
    单点探测是利用声波在波阻抗不同的介质界面反射原理来探测介质的速度和厚度的。一般情况下,在矿井地质中,煤层的密度多分布在1.3~1.5,波速在0.8~1.5,而岩层的密度在2.4~3.0,波速在2.5~3.5,所以,煤、岩界面反射系数一般比较大,多在0.6以上,是一个强反射界面,有利于震波反射法进行超前探测或煤厚探测。因其采用单个检波器来接收单次锤击所反射回来的声波,并对此数据进行解析得到相应的结果,因此称之为单点探测。单点探测技术是源于反射地震波勘探中的自激自收方式(图3-2),即反射波中偏移距为零的垂直反射形式。它是通过接收岩、煤层界面的地震波垂直反射信号,来解析计算目的层距离或厚度的。由反射波时距曲线方程:4h2+x2=v2t2,令x=0,则h=vt/2。式中时间t可由波形记录上判读,波速v须是一已知数,其取值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目的层距离或厚度探测的精度。一般来说,在一定的探测区域内,岩、煤层的垂向波速都较稳定,探测时可作波速调查,弄清各层波速分布状况,为探测解析提供依据。
    本次探测结果解析过程将每个点单道波形拼接到一起联合反演,联合反演结果见图3-3,图黑色线条为煤层的大致展布情况。

3.3 验证结果
    矿方经过钻探验证,根据钻探结果分析推断出戊9-10-22140切眼底板煤层在距机巷78m左右位置开始分层,在距机巷90~135m范围内分叉,煤层层间距较大,平均距离3.2m左右,且两层煤煤层厚度较小,平均厚度0.5m左右,其中戊9煤层大致沿顶板方向延伸,戊10煤层沿底板下逐渐向切眼所在层位延伸,此外戊10煤层在向风巷位置延伸过程中厚度逐渐加大,到距机巷140m左右位置处煤层厚度已达到2米左右。详细见图3-4钻探探煤结果及预测剖面图。
4 首山矿多次覆盖反射波法探测己组煤层赋存情况
4.1 探测目的
    高位瓦斯抽采巷下方己15、己16-17的层间距及己15和己16-17煤厚变化分布趋势,层间关系见4-1。
 
4.2 现场施工
    在高位瓦斯抽采巷机巷采用多次覆盖反射波法进行探测,设计1米道距,1米炮距,24道接收,12炮依次激发,最多12次叠加。完成地震波物理点1248个,剖面2100m;提供地震地质剖面2100m。观测系统见4-2。
 4.3 结果解释
    通过地震波场勘探,对资料进行全面分析解释,推测在机巷中J2到J6段己15煤与己16-17煤合为一层,地震波场法反射波组为一组复合波,较难分辨开,作一层解释,煤厚合计厚5~7米,较为稳定,15煤的顶离高抽巷的底为7~10米。从J6到J12己15煤变薄,地震反射波主频非常高,煤厚在1米左右;夹矸厚度逐渐变大,最大在J9与J10之间,达6米左右,该区间己16-17煤比己15煤层厚度大,在1.5~3.5之间,己16-17煤底界面离高抽巷的底界面在J8与J9中间最小,为11米左右,在J11点附近最大,达23米左右,己16-17煤底最低点在J11至J12之间,为标高-620米。在J12~J15段己15煤较厚,由1.5逐渐变至2.5米,己16-17煤较薄,为1~2米,夹矸厚度由大变小,在J15附近最小;己16-17煤底至高抽巷底间也较小,约9米。J15到J18与J19中间,己15煤层由3米变至1米,己16-17煤由1米变至2米左右,其间夹矸厚度变大,最大约3.5米;在J18点附近,己16-17煤底离高抽巷底间距较大,为19米左右。J19到J22点间己15煤较稳定,为2~3.5米,己16-17煤逐渐变厚,由1米增厚到5米,夹矸在J21处最大约6米左右,己16-17煤底离高抽巷底间距最大,为29米左右;己15煤底离高抽巷底间距约10米较大,较稳定。J22~J25区段,己15煤由3.5米变为2米,离高抽巷底间距较稳定,夹矸厚度在J23附近为6米左右,己16-17煤由5米逐渐变至3米左右,离高抽巷底间距较稳定。风巷从高17开始有夹矸,向里夹矸逐渐稳定在5~8米之间,己15煤层从分层后厚度基本稳定,到风巷与切眼交叉口处厚度约为2.6米,总体来说己15煤和己16-17煤厚度基本稳定,局部变厚、变薄。己16-17煤层厚度从0.8米到2米之间,大部分厚度在1.2~1.5米之间。切眼中于己15煤和己16-17煤层间距、己15煤厚度及己16-17煤厚度基本稳定,己15煤距高抽巷切眼底板的间距变大(从J26至高30),最大间距为14.8米,己15煤和己16-17煤层间距较大5.0~7.1米,己16-17煤层的反射波特征不明显,对己16-17煤层的层厚解释有一定的影响。详见图4-3和图4-4。
5 折射法探测余煤厚度
5.1 探测目的
    花家湖矿1308工作面由于受到断层影响,煤层厚度在局部地段变化较大,该工作面倾角平缓,因此采用相遇折射波进行剩余煤厚探测。
5.2 现场施工及解释
    测线AB两端各放置一个传感器,在AB间每隔2m锤击一次,AB点同时接收。下图5-1是其中某段测线的波形记录,从中可清晰的分辨出直达波和折射波的初至。图5-2是哈尔斯法的解释结果,煤层速度是492m/s,底板岩石速度是2318m/s,煤层厚度是55.8m,在测线30m处,煤层解释结果是5.5m,后来的钻探结果是5.3m。两者结果非常接近,可见该方法用于探测煤厚是非常有效的。
6 结论
    地球物理勘探手段对煤层厚度的探测具有方便、快捷的优势,但同时存在探测精度差异较大的劣势。其中地震为目前预测煤厚最常用、有效的手段,具有精度相对较高,信息丰富的特点,但在复杂地形、地貌条件下效果较差;电磁法在煤田勘探中主要用于探测目标岩层富水性,而对于煤层厚度探测是一种尝试,还需加强基础理论、现场试验研究。通过上面分析可知,单一地质、钻探、物探方法针对煤层厚度敏感性不尽相同,且单一方法均存在缺陷。在实际探测过程中,需综合运用各种探测手段,准确预报煤层厚度,以便满足应用需求。
上一篇: 岩浆侵入煤层(二)
下一篇: 岩浆侵入煤层(一)
 
   
  本站推荐  
 
    无线电波透视技术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
    淮南矿区底板灰岩水电法探测模拟实验研...
    矿床充水因素(一)...
    煤层厚度的观测...
    瞬变电磁数据采集抗干扰措施...
    煤系和地层...
    地下水的基本概念及类型...
    中国煤田地质特征...
    浅析YCS512矿用本安型探水仪参数...
    地质年代...
    构造地质学基础常识(十六)...
    煤矿地质日常基础工作九问...
    矿井防治水专业名词...
    龙泉矿4201工作面无线电波透视法技...
    构造地质学基础常识...
    构造地质学基础常识...
    煤层厚度变化的原因...
    矿井地质工作...
    岩浆侵入...
    岩溶陷落柱的形态及其结构特征...
 
   产品类别  
 
  地震仪器   电法仪器   瞬变仪器
  坑透仪器   化探仪器   地测仪器
  钻孔仪器
 
产品咨询热线:0591-83827186
福州华虹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内部员工系统 | Copyright 2012-2015,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35085号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0168号

主办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地 球物理研究所 安徽理工大学物探研究中心 安徽惠洲地下灾害研究设计院 福州华虹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域名:www.kjwt.cn◆◆◆中国矿井物探网.中国 ◆◆◆ www.kjwt.org
本站已有 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