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获得准确的震波波速,在3208运巷左帮进行了一次波速实验。利用单点探测的方法,对一条已知位置的断层进行探测。采集数据的时候我们采用双检波器进行采集数据,每次采集多组数据,根据已知异常体的位置,使检波器的顺着煤层的倾角方向探测异常体的位置,根据震波信号变化选择异常界面,并算出煤的波速。具体结果如下图所示:

图2-4 速度分析结果图
通过上述结果的分析,根据现场探测出该探测点煤层的综合波速为3.42m/ms。
2.3.2 3208材巷右帮探测结果
3208材巷右帮采用反射共偏移的方法进行探测,采集数据时采用双检波器进行。结合现场情况和相关的地质资料,探测材巷右侧的地质异常体,分析采集到的数据得到的异常界面的时间计算出异常界面距探测巷帮的距离。在探测范围内共有两个异常位置,具体位置如下图所示。第一个异常界面距巷帮得距离为18.6-29.3m,第二个异常界面距巷帮得距离为48-56.6m。

图2-5 3208材巷右帮共偏移探测结果分析图
2.4 探掘情况对比
探测结束后,开始在3208材料巷右帮布置钻孔,整条巷道共布置六个钻孔,其中,2号钻孔在当日探测位置附近,经2号钻孔资料显示,分别在20.8m及52.8m见到断层,分析这两条断层分别为F43支断层及F43断层。实际位置与探测结果基本吻合。其对地质异常体地探测精度达到90%以上,为巷道的安全掘进及工作面的优化设计提供了准确的地质资料。通过优化工作面设计,多回收煤炭资源10.39万吨。
3 结论
通过在新安煤矿的探测实验的研究,有效地证明了地震勘探技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寻找地质构造异常体的探测方法,同其他方法相比,它具有如下特点:
(1)探测方法简便,探测费用与钻探相比成本大大降低。
(2)探测成果清晰直观、精度高,完全能满足采矿生产的技术要求。
(3)单点探测及反射共偏移相结合的探测方法增加了探测的灵活性。
(4)探测过程中对探测空间的要求较小。
因此,该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同时,由于各矿区地质条件的差异,应用过程中必须针对不同矿区具体情况。结合工作面内的钻孔资料进行细致的分析研究,并充分利用地震探测的数据信息,从而获得更加可靠的地震波参数,为煤矿安全高效生产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振东.浅层地震勘探应用技术[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8.
[2]《矿井地质与矿井水文地质》教材编写组.矿井地质与矿井水文地质[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79.
[3]刘盛东,张平松.地下工程震波技术与应用[J].中国煤田地质,2001.
[4]王锡仁.煤田物探[M].辽宁:阜新矿业学院出版,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