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内部员工系统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 信息内容 我要注册   忘记密码? 
中国矿井物探网 - 新闻资讯 - 山东煤炭:借技发力借智升级
 
 
山东煤炭:借技发力借智升级
信息来源:中国煤炭网   添加日期:2019-9-6   浏览次数:967

    1998年3月31日,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成为中国第一家在境外发行股票的煤炭企业。

    山东,素有齐鲁大地、孔孟之乡之称,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的文化,也拥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山东煤炭资源分布广,储量大,种类多样,煤质优良,赋存条件好。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煤炭工业快速发展。2018年,山东煤炭产量约为12169.4万吨,在全国各省份中排第六位。近年来,山东煤炭工业写出了一篇智的大文章。

    产业集中度大幅提高,布局省内省外

    山东东向大海,西连中原,南接长三角,北承京津冀,交通便利。新中国成立以来,山东曾是华东地区第一产煤省,为整个华东地区的煤炭供应起到了重要保障作用。

    “在上世纪80年代,山东的煤炭产量就已经达到了4000多万吨。因此,山东作为煤炭大省的地位足以显现。”山东省能源局党组成员于秀忠说,“现在的日照港在最初的时候是一个煤码头,在改革开放初期,国家专门用于山东煤炭的对外开放。”

    除了量,作为煤炭大省,山东煤炭的“质”也很突出。山东煤炭种类齐全,煤质优良,以气煤、肥煤为主,占总储量的81.6%,主要分布在济宁、枣庄、菏泽、泰安、淄博、济南、莱芜、潍坊、临沂、烟台、聊城和德州12个市。含煤面积约1.6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1.5%。

    根据国家对大型煤炭基地建设的批复,山东省煤炭资源划为鲁西煤炭基地,由兖州、济宁、新汶、枣滕、龙口、淄博、肥城、临沂、巨野和黄河北10个矿区组成。其中,巨野煤田为重点开发建设的矿区,黄河北为后备矿区。山东省现有生产建设矿井110处,产能规模1.5亿吨。其中,建设矿井4处,建设规模315万吨/年,生产煤矿106处,登记生产能力14758万吨/年。全行业从业人数约35万。

    “山东省煤炭格局发生变化主要在2003年。以2003年为分界线,2003年以前,山东省是煤炭净调出省,而在2003年以后,山东省成为煤炭净调入省。”于秀忠说。

    据悉,山东省按照大型化、规模化、集成化的原则,整合淄矿集团、新矿集团、枣矿集团、肥矿集团、临矿集团、龙矿集团6家省属煤炭企业,于2011年3月组建山东能源集团,形成省内兖矿、山能两大煤炭集团竞相发展局面。全省煤炭企业个数由2010年的131个减少到53个,企业平均规模由年产130万吨提高到年产290万吨,煤炭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

    “在国家开始提出淘汰年产15万吨矿井的时候,我们已经完成了年产30万吨矿井的淘汰工作。”于秀忠说。

    在稳定省内市场,大力发展技术的同时,面对煤炭后备资源严重不足与保持煤炭产量稳定发展的矛盾,2003年开始,山东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集中建设了宁夏内蒙古、晋陕、云贵、新疆和澳大利亚五大煤炭生产基地,逐步构建宁夏内蒙古5000万吨、新疆6000万吨、云贵2500万吨、晋陕2000万吨、澳大利亚4000万吨的煤炭生产格局。

    在这一战略指导下,2010年底,山东省煤炭企业在省外获取煤炭资源量500亿吨以上,规划产能达到1.5亿吨,基本与省内持平。截至目前,山东省煤炭企业累计在省外(国外)获得资源储量达776亿吨以上,生产在建煤矿产能达2.74亿吨。

    依靠技术与经验,拼出核心竞争力

    能够“走出去”“走得好”,主要依靠山东国有煤炭企业自身的技术和经验。

    曾经负责兖矿集团海外开发项目的兖矿集团原副总经理金太对此深有感触。

    “综采放顶煤技术是兖矿集团致胜的关键。我们综采技术发展的过程就是引进、消化、吸收、创新、输出的过程。”金太说。

    据金太介绍,改革开放之初,国务院耗费600亿元巨资,引进9套大型化工项目、100套综合采煤设备和22个钢铁项目,兖矿集团有幸成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最初,综采在山东乃至全国应用的效果都不好,以至于对综采技术的推广产生争议。后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万里,到兖矿集团南屯煤矿井下看了以后,果断排除争议,支持上马综采设备。

    “说实话,那个时候我们工人文化水平确实低。但是我们不怕吃苦,没有英文翻译,看不懂英文资料,我们就加班加点对着字典查,然后通过小本子记下来。”金太说,“后来我作为机电班长被选中去培训,一有时间,我就问老师问题。最后我把从学校学到的综采工艺学、综采电工学、综采采煤机学、综采支架学都带回到了矿上。”

    据了解,1986年,山东也是华东地区第一个百万吨采煤队在南屯煤矿诞生。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当时山东省煤管局领导得知在南屯煤矿开百万吨采煤队庆祝大会,专程从济南赶来。那天下着冰雹,本来几个小时的路程,领导走了整整一天才到矿上。最后领导站在台上,给大家深深鞠了一躬,说谢谢同志们,盼了多少年,终于有自己的百万吨采煤队了。接着,他换着方向鞠躬,足足鞠了半个圈,这是让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事。”金太说。

    自此,兖矿集团与综采就结下了不解之缘。后来,兖矿集团能在澳大利亚树立自己的品牌,综采放顶煤技术起到了关键作用。

    “兖矿的成功是走出了一条综采放顶煤技术与资本运作相结合的路子。”金太说。

    2004年,兖矿集团收购了澳大利亚一个叫做南田的已经关闭的煤矿。这个煤矿当时已经九易其主,原因是开采技术不行:到了500米以下就开采不了,会发生火灾。很快,兖矿集团就以3200万美元的价格将南田煤矿收购,并利用综采放顶煤技术使这个矿井短期内起死回生。近几年,南田煤矿每年产生的效益都在8000多万澳元。如今,南田煤矿已经连续4年被评为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安全最好的示范矿井。

    也正因为南田煤矿的示范效应,兖矿集团收购菲利克斯煤矿时非常顺利。2012年,兖煤澳洲与澳大利亚格罗斯特公司合并,在澳交所挂牌交易,实现借壳上市。兖煤澳洲成为澳大利亚最大的独立上市公司,兖州煤业也成为国内唯一一家境内外四地上市公司。

    在省内市场,山东国有大型煤炭企业致力于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综合效益。

    “山东的质量标准化起点很高,在上世纪80年代肥矿集团就已经在推了,成为全国煤矿的典型,到2004年,我们枣矿集团推进双基建设,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可以说,这种管理理念的创新,成为山东煤炭工业发展的显著特征。”山东能源枣矿集团原副总经理林万令说,“包括现在的以提升装备水平、优化生产系统、优化劳动组织为主要内容的‘一提双优’,也是管理创新的延续。”

    目前,山东能源集团已有36处矿井取消夜班采煤,25处矿井全部取消夜班采掘。山东能源集团枣矿集团成为全国煤炭系统第一家全面取消夜班作业的煤炭企业。率先取消夜班生产,底气正是来自山东能源集团的“一提双优”建设。

    “对一些新的东西敢闯敢试,同时,在一些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上,做出适合自己的创新,最终形成值得推广借鉴的经验,这就是别人做不好,山东可以做好;别人做得好,山东可以做得精的秘诀。”于秀忠说。

    3聚“智”脱胎换骨,山东经验亮出来

    “在我看来,山东成功的经验就是速度快、管理好、安全细。”原临沂矿务局局长崔宝德说,“在保质保量的情况下,你必须做到快才能有高效益,只有把管理做好,才能集中力量办大事。安全抓细是前提。”

    据了解,随着开采深度不断增加,山东煤矿开采条件越来越恶劣,如何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既要效率又要效益,山东给出了答案——借智升级。

    “复杂的开采条件,倒逼我们必须注重安全生产,企业要效益,又倒逼我们做到智能化开采,少人则安,无人则安。”山东能源集团枣矿集团董事长杨尊献说,“现在我们自动化、智能化工作面占比已达94.2%。”

    据悉,截至2018年底,山东省煤矿已建成16个智能化采煤工作面、1个无人掘进工作面,部分并下运输皮带、机电硐室等实现了无人值守。今年以来,山东能源集团自动化、智能化开采工作面由原来的18个增至40个,80%矿井的主排水泵房、中央变电所、主压风机房实现远程控制或自动巡检。

    在此项工作上,山东煤炭工业的投入也是空前的。2018年山东省煤炭行业科研经费总投入54亿元,同比增长19.87%,占主营业务收入的2.87%。山东省2019年煤矿安全改造中央预算内项目14个,总投资4.4亿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9446万元,省级配套4900万元,有11个项目重点支持矿井智能装备推广应用和智能化建设。

    “我们的智能不仅体现在开采技术上,还体现在管理上。我们活用大数据,已经取得相当不错的成绩。”于秀忠说,“临矿集团建设大数据临矿,构建网络化办公、数据化集成、场景化管理、低成本运营的大数据管控模式,实现了精细管理、精益运营、精准决策。兖矿共享中心以推进大数据工程建设为契机,从财务战略、角色定位、组织职能和操作流程进行全方位转型,把兖矿集团共享中心打造成为集团的会计核算中心、数据管理中心、人才培养中心、内控监督中心和资源配置中心。”

    “其实,取得这样的成就,我们还有一个致胜的关键,就是对党忠诚,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听党的话,让我们的领导班子足够团结,班子硬,队伍才能硬。”崔宝德说,“当时,领导就经常带着我们出去学习,我们学到了很多经验,也为各项政策的推行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可以说,离开党的领导,我们不可能走到今天,更不会有明天。”

    但是,不可否认,山东煤炭工业也面临着很多问题。“我们现在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人才短缺,劳动者的技能不适应高质量发展的步伐。”于秀忠说,“同时,煤矿一线工人的工资低,虽然枣矿、临矿、淄矿等企业的职工工资有所提高,但还远远不够。我们依然有一些老矿区人均月工资才3000元,付出和获得不成正比。下一步,企业提质创效,吸引人才,提高职工薪酬待遇,仍是重点工作。”

  上一篇: 2018年欧盟硬煤产量消费量双降
  下一篇: 7月份吉林省原煤产量88.64万吨 同比下降15.06%
  信息声明:
      本网站上所展示的资料只限用于企业或个人学习研究使用,不得用于非正道商业用途,无论是否在资料上明示,所有此等资料都是受到版权法的法律保护。浏览者没有获得本站或各自的版权所有者明确的书面同意下,不得分发、修改、散布、再使用、再传递或使用本网站的内容用于任何公众商业用途。
 
   
            华虹动态             行业资讯
            物探大记事             安全事故
  新闻关注榜  
 
    山西晋煤集团技术研究院书记一行7人对...
    印尼ITM公司1-3月煤炭销量同比增...
    11-12月份公司动态...
    4月份福州华虹公司动态...
    大同大学第十一届校园文化艺术节...
    福州华虹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8...
    9月份华虹动态...
    公司7-8月动态...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杨岳调研福州市智能...
    8月公司动态...
    2月-3月份快讯追踪...
    98期快讯追踪...
    5月公司动态...
 
   产品类别  
 
  地震仪器   电法仪器   瞬变仪器
  坑透仪器   化探仪器   地测仪器
  钻孔仪器
 
产品咨询热线:0591-83827186
福州华虹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内部员工系统 | Copyright 2012-2015,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35085号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0168号

主办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地 球物理研究所 安徽理工大学物探研究中心 安徽惠洲地下灾害研究设计院 福州华虹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域名:www.kjwt.cn◆◆◆中国矿井物探网.中国 ◆◆◆ www.kjwt.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