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内部员工系统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 信息内容 我要注册   忘记密码? 
中国矿井物探网 - 新闻资讯 - 加快化解过剩产能步伐 煤炭业深度转型蓄动能
 
 
加快化解过剩产能步伐 煤炭业深度转型蓄动能
信息来源:煤炭网   添加日期:2017-10-10   浏览次数:1152

    党的十八大以来,煤炭行业加快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领域的探索,加速实现由“黑”变“绿”,转型发展迈出了铿锵有力的步伐

    煤炭是我国重要的基础性能源。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煤炭企业积极应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带来的挑战,特别是加快化解过剩产能的步伐,推动煤炭市场供需趋于平衡,努力实现行业脱困发展。

    更重要的是,在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煤炭企业加快了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领域的探索,曾经给人留下“傻大黑粗”印象的煤炭,加速实现由“黑”变“绿”、由传统能源向清洁能源转变,转型发展迈出了铿锵有力的步伐。

行业脱困发展超预期

    在经历快速发展的“黄金十年”以后,自2012年起,我国煤炭产业发展形势开始掉头向下,市场价格一跌再跌,行业企业亏损面不断扩大。曾经“富得流油”的煤炭企业陷入苦熬度日的境地,缓发、减发、欠发工资现象大量增加。

    煤炭经济形势急转直下的背后,与近年来我国煤炭产能快速扩张密切相关。根据国家统计年鉴资料分析,在2006年至2015年间,全国煤炭采选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67万亿元,新增煤炭产能31.67亿吨/年,在建煤炭产能13.6亿吨/年。

    煤炭产业投资的快速增长,使国内煤炭市场供应能力大幅提高。不过,随着煤炭市场消费需求增长放缓,煤炭产能过剩问题突出,导致煤炭价格出现断崖式下跌,吞噬着企业利润,就连一些煤层条件好、开采技术先进、效益更好的煤矿,也濒临亏损或已经亏损。

    为深入推动煤炭行业健康发展,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国家煤监局等有关部门先后研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在帮助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和转型升级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特别是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煤炭去产能工作持续推进,取得了积极成效。

    随着煤炭去产能的持续推进,煤炭市场供求逐步改善,经济运行质量企稳回升,全行业亏损的局面得到明显改善。

    “今年以来煤炭经济运行平稳回暖,这既与宏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有关,也是煤炭产业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结果。”中国煤炭经济研究院院长岳福斌说。

产业结构明显改善

    2012年以来,我国煤炭产业经历了产业“隆冬季”的洗礼。这一市场行情虽然让许多煤炭企业生产经营陷入困境,但也让企业对产能过剩的危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为去产能的顺利推进创造了有利条件。

    去年以来,国家有关部门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积极引导煤炭企业加快退出落后产能,同时通过开展违法违规建设项目清理等专项行动,整顿规范煤炭市场秩序,推动煤炭产业结构逐步改善。

    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共退出资源枯竭、长期亏损、安全基础差的煤矿2000处以上,违法违规建设项目除个别保障民生需要以外,其余已经停产停建,全国煤矿数量下降到8000处以下。

    随着一大批落后产能和违法违规产能的退出,煤炭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煤炭生产开发布局不断优化,大型煤炭基地成为煤炭供应主体。2016年,14个大型煤炭生产基地产量占全国的92.7%;全国煤炭产量超亿吨的省区8个、产量合计28.6亿吨,占全国总产量的82.9%。

    大型现代化煤矿也成了全国煤炭生产主力。截至2016年底,全国建成年产120万吨及以上的大型现代化煤矿数量比2005年增加700处左右,产量占全国的75%以上;其中,建成年产千万吨级的特大型现代化煤矿59处,总产能达8亿吨以上。

    在国家推动企业兼并重组相关政策指导下,特别是在主要产煤省区地方政府的推动下,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快速发展壮大,产业集中度大幅提升。

    2016年,神华集团、中煤能源集团、山东能源集团、陕西煤业化工集团等前4家煤炭企业产量8.21亿吨,占全国的23.8%;前8家企业产量12.2亿吨,占全国的35.5%,较上年增加了12.2个百分点。神华集团、中煤能源集团、山东能源集团、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同煤集团、兖矿集团6家企业进入“年产量亿吨级俱乐部”,5000万吨级企业增加到17家,产量18.2亿吨,占全国的52.8%。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表示,随着煤炭产业结构调整的推进,产业集中度大幅提高,以煤为基础,煤电、煤钢、焦化、建材、储运、金融等相关产业协同发展格局初步形成,煤炭产销协同、新产业、新业态等创新发展模式不断涌现,煤炭经济发展活力显著增强。

绿色发展成效显著

    每次雾霾来袭,煤炭总会被“千夫所指”。随着环境保护对煤炭产业发展的约束越来越紧,加快实现绿色发展已经成为煤炭产业的唯一选择。

    面对新挑战,要大力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让能源生产和消费朝着清洁和低碳方向发展。

    为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我国煤炭企业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在绿色开采方面,2016年,全国煤矿原煤入选能力26亿吨,原煤入选率68.9%,比2012年提高12.9个百分点。以煤矿保水开采、充填开采为主的绿色开采技术得到普遍推广,矿井水、煤矸石资源化利用与达标排放率逐年提升,煤矸石综合利用率、土地复垦率分别达到64.2%和48%,分别比2012年提高1.7个和6个百分点;大中型煤矿原煤生产综合能耗、生产电耗分别下降30.9%、28.2%。建成了同煤塔山、神华宁东等一批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神华神东致力于构筑“三期三圈”生态系统,矿区生态治理面积达到256平方公里,是开采扰动面积的1.4倍,植被覆盖率由开发初期的10%提高到目前的60%以上,促进了矿区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煤炭清洁利用方面,5年来,煤炭行业围绕每年7亿吨散煤清洁利用做了大量工作,取得成效。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煤粉型锅炉技术得到普遍推广,锅炉燃料燃尽率达到98%,比普通燃煤锅炉提高28个百分点,烟尘、SO2等污染排放指标相当于天然气锅炉标准,在山西、内蒙古、山东、甘肃等10多个省区示范基础上,快速实现了产业化发展。

    在燃煤发电方面,以神华集团、浙能集团为代表的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技术改造示范工程取得成功。此外,现代煤化工实现了从示范到产业化发展。煤炭直接液化、煤炭间接液化、煤制烯烃、煤气化、煤制乙二醇等一批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现代煤化工关键技术攻关和装备研制取得突破。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推动了煤炭由价值链低端向高端跃升,拓展了煤炭消费空间。

    未来,煤炭产业将继续依靠科技进步,构建“物质闭路循环、能量梯度利用、经济与生态和谐”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开发和绿色低碳利用。

  上一篇: 9月大秦线完成煤炭运输量3739万吨 增长25.85%
  下一篇: 资源税改革成效显著 煤炭减产1.43亿吨
  信息声明:
      本网站上所展示的资料只限用于企业或个人学习研究使用,不得用于非正道商业用途,无论是否在资料上明示,所有此等资料都是受到版权法的法律保护。浏览者没有获得本站或各自的版权所有者明确的书面同意下,不得分发、修改、散布、再使用、再传递或使用本网站的内容用于任何公众商业用途。
 
   
            华虹动态             行业资讯
            物探大记事             安全事故
  新闻关注榜  
 
    山西晋煤集团技术研究院书记一行7人对...
    11-12月份公司动态...
    4月份福州华虹公司动态...
    大同大学第十一届校园文化艺术节...
    福州华虹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8...
    公司7-8月动态...
    9月份华虹动态...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杨岳调研福州市智能...
    8月公司动态...
    2月-3月份快讯追踪...
    98期快讯追踪...
    5月公司动态...
    7-9月公司动态...
 
   产品类别  
 
  地震仪器   电法仪器   瞬变仪器
  坑透仪器   化探仪器   地测仪器
  钻孔仪器
 
产品咨询热线:0591-83827186
福州华虹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内部员工系统 | Copyright 2012-2015,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35085号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0168号

主办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地 球物理研究所 安徽理工大学物探研究中心 安徽惠洲地下灾害研究设计院 福州华虹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域名:www.kjwt.cn◆◆◆中国矿井物探网.中国 ◆◆◆ www.kjwt.org
本站已有 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