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内部员工系统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 信息内容 我要注册   忘记密码? 
中国矿井物探网 - 新闻资讯 - 清洁高效煤电将成为东南亚国家的能源重点
 
 
清洁高效煤电将成为东南亚国家的能源重点
信息来源:中国工业网   添加日期:2017-7-13   浏览次数:1041

    中国工业网消息,世界煤炭协会执行主席本杰明•斯波顿日前在雅加达表示,由于原煤和火电设施建设的低成本优势越来越明显,到2030年前煤炭将超越天然气成为东南亚地区最重要的能源。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投资开始聚焦提高煤炭能源利用效率和环境影响。

    有印尼经济学家据此认为:火电在东南亚地区仍将是主要能源并将实现跨越式发展。其中,清洁、高效火电项目将成为东盟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重点。

    据国际能源署最新预测,从供给侧看,东盟地区火电发电量将从2013年的255万亿瓦特攀升至2030年的920万亿瓦特,到那时火电将占到东南亚发电市场的半壁江山。从需求侧看,由于东盟经济规模过去25年来整体增长了3倍多,特别是中产阶层规模迅速壮大,带动能源消费增长了150%。因此,当前是东盟确定可持续增长路径和能源消费结构的关键时期,东南亚地区的能源需求与低成本火电大发展不期而遇,但各成员国政府必须在经济、社会、环境等因素间寻求平衡,这是一个“既要便宜,又要清洁、高效”的命题,而不是“要么便宜,要么清洁、高效”的命题。

    未来数年内,东盟成员国将加快兴建火电站为经济增长注入动力。在美国宣布退出《巴黎协议》和全球减排进程或将面临挫折的背景下,廉价但低效率、高排放的火电项目会否趁此在东盟乃至整个亚洲地区大规模上马,这个疑问引发了国际市场和国际社会的担忧。

    东盟能源中心发布的《东盟能源方程式:低碳排放能源在可持续能源战略中的作用》报告指出,由于今后20年内,东盟国家的能源需求将增长近3倍,合理的、科学的能源需求应该是消费得起且清洁的。该中心执行主任桑贾亚认为,“这意味着东南亚地区进入工业化的各经济体应尽早投资于低碳能源技术,这才有利于增进地区繁荣、提高民众的福祉”。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该报告建议东盟成员国重点研发并应用低排放、高效率的火电技术,业界也称之为HELE技术。该技术的核心包括碳捕捉和碳存储两项,进而实现二氧化碳的工业化再利用。据该报告预测,HELE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将帮助东南亚地区在2035年整体实现减排13亿吨,这相当于中、美、欧盟3方当前年排放量的总和,其减排效果将好于可再生能源。本杰明•斯波顿认为,“清洁煤炭技术是东盟形成低成本且低碳能源结构的关键,故投资于上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将成为本地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贡献”。

    除了技术投资,制度建设和社区支持也是东盟发展清洁、高效火电的重要保障。东盟和东亚经济研究中心近日发布报告指出,环保标准和规定执行不力也是煤炭资源未能实现优化配置的重要原因,鼓励公众通过各类社团呼吁发展清洁、高效火电项目并监督其实施过程,将推动东盟能源结构向着依靠技术驱动的、对环境友好的、可持续的方向转型。

  上一篇: 1-5月榆林原煤产量14223万吨 增长9.2%
  下一篇: 国资委:央企上半年化解煤炭产能659万吨 重组1300万吨
  信息声明:
      本网站上所展示的资料只限用于企业或个人学习研究使用,不得用于非正道商业用途,无论是否在资料上明示,所有此等资料都是受到版权法的法律保护。浏览者没有获得本站或各自的版权所有者明确的书面同意下,不得分发、修改、散布、再使用、再传递或使用本网站的内容用于任何公众商业用途。
 
   
            华虹动态             行业资讯
            物探大记事             安全事故
  新闻关注榜  
 
    山西晋煤集团技术研究院书记一行7人对...
    11-12月份公司动态...
    4月份福州华虹公司动态...
    大同大学第十一届校园文化艺术节...
    福州华虹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8...
    公司7-8月动态...
    9月份华虹动态...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杨岳调研福州市智能...
    8月公司动态...
    2月-3月份快讯追踪...
    98期快讯追踪...
    5月公司动态...
    7-9月公司动态...
 
   产品类别  
 
  地震仪器   电法仪器   瞬变仪器
  坑透仪器   化探仪器   地测仪器
  钻孔仪器
 
产品咨询热线:0591-83827186
福州华虹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内部员工系统 | Copyright 2012-2015,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35085号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0168号

主办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地 球物理研究所 安徽理工大学物探研究中心 安徽惠洲地下灾害研究设计院 福州华虹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域名:www.kjwt.cn◆◆◆中国矿井物探网.中国 ◆◆◆ www.kjwt.org
本站已有 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