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应急管理部党委书记、部长王祥喜等部领导应邀出席,介绍“十四五”时期应急管理改革发展成就。 王祥喜介绍,“十四五”时期,面对安全生产新旧风险交织叠加、极端性灾害趋多趋强的严峻挑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带领我们打赢了一场又一场抢险救灾的大仗硬仗,推动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和历史性成就。应急管理部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导,坚定走好新时代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之路,实现了应急管理的体制之变、机制之变、力量之变、成效之变。 统计数据显示,“十四五”规划中应急管理的主要指标提前完成,部分指标呈现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变化。安全生产方面,2024年全国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比“十三五”期末下降28.4%;重特大事故起数首次降到个位数,比“十三五”期末下降43.8%,今年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持续下降。自然灾害方面,主要表现为“三个下降”,即2021年至2024年平均受灾人次、因灾死亡失踪人数、因灾直接经济损失占国内生产总值比,分别比“十三五”时期下降了31.3%、23%和34.3%。 针对“十四五”时期应急管理改革发展成就,王祥喜从四方面进行了具体介绍。 一是事前预防更加严密。“十四五”时期,我国应急管理在理念和实践上取得重大提升,推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应急管理部把“防得住”作为硬道理,全面加强“防”的工作:一是实施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九项重点工程,各级针对防灾减灾救灾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建成一批基础性、标志性、骨干性工程,带动我国自然灾害防治水平全面提升;二是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扎实推进畅通“生命通道”、提高煤炭深部开采安全水平、推动化工老旧装置淘汰退出和更新改造、加强民航飞行安全4项重点任务,并紧盯群众身边风险,深入开展燃气、电动自行车、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人员密集场所动火作业、建筑保温材料、危化品等“一件事”全链条整治,有效堵塞安全漏洞。 二是应急处置更加高效。国家应急指挥总部建成,与省、市、县三级应急指挥部保持24小时音视频联通,构建起上下贯通、协调联动的应急指挥体系。加强自然灾害防抗救一体化应对,主动预置应急力量,打好防大灾抢大险总体战。“十四五”时期,累计启动国家救灾应急响应85次,有效应对四川泸定地震、重庆山火、京津冀特大暴雨洪涝、甘肃榆中山洪等重大灾害。 三是队伍能力更加过硬。中央安排国债资金近600亿元实施自然灾害应急能力提升工程。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规模已增至近22万人,基本建成6个国家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建成113支国家安全生产和18支国家工程救援专业队伍,社会应急力量实现规范发展。高质量开展“应急使命”系列实战化演习,有效提升极端复杂条件下的救援能力。今年,缅甸发生7.9级地震,我国是派出救援人员最多、到达灾区最快、营救幸存者最多的国家,充分展现出中国速度和中国力量。 四是支撑保障更加有力。坚持依法治安,推动修订突发事件应对法、安全生产法等一批法律法规,制定完善《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各类专项预案,将安全生产强制性标准占比提升到90%,以硬标准倒逼安全水平提升。坚持科技兴安,实施装备创新发展行动,一批先进装备投入实际使用,特别是2架新舟60灭火飞机交付列装,实现我国大中型固定翼灭火飞机零的突破。坚持人才强安,组织实施“应急科技领军人才”等人才计划,全国已有几十所高校设立应急管理学院或相关专业,培养了一大批懂应急、会应急的优秀人才。 新闻发布会上,王祥喜,应急管理部党委委员、副部长,国家消防救援局局长周天,部党委委员、国家矿山安监局局长黄锦生,部党委委员、中国地震局局长王昆分别回答了记者提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