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勘查研究总院、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等单位联合组成的研究团队在煤炭清洁利用资源评价理论体系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为我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规划提供了地质保障依据。
以往,我国煤炭资源评价注重资源数量的突破,对资源质量重视不足,导致煤炭清洁利用地质保障能力不足。该研究团队创新构建了“面向煤炭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低碳能源和面向未来产业的高碳材料利用”综合评价理论体系,涵盖资源赋存规律及其控制因素、成矿机制、成因类型、煤岩煤质特征等地质基础理论,并从煤炭资源清洁利用角度提出了一套面向资源调查和勘查阶段的综合调查评价方法,实现了煤炭从“可采”到“可用”,再到“清洁用”的科学分级。
该研究团队针对低碳能源转化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以煤制油气用煤为重点,从矿区—赋煤区—全国三个层面开展了煤炭资源分质分级评价,查明全国煤岩煤质特征和变化规律,摸清不同煤炭资源清洁利用潜势,出版了《中国煤炭资源煤质特征与清洁利用评价》《中国主要煤炭规划矿区煤质特征图集》等专著。
针对未来产业对高碳材料利用的需求,该研究团队开展了超变质无烟煤/煤系石墨资源评价,划分了全国煤系石墨成矿区带,首次发布能源行业规范《煤系石墨鉴定与质量评价导则》,出版了《煤系石墨成矿机理与赋存规律》。
目前,上述成果已应用于内蒙古、新疆、宁夏、青海等省份煤炭资源战略选区和找矿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