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山西省生态环境厅与山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印发《关于开展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试点建设的通知》,正式在全省范围内拉开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试点工作序幕,旨在推动建立完善的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注入新动力。
此次试点工作目标明确,将引导社会组织、行业协会、企业及技术服务机构等多元市场主体深度参与产品碳足迹体系建设。结合山西省产业特色与区位优势,聚焦重点产品、出口产品和特色产品,开展碳足迹核算方法制定、因子收集、核算及信息披露等工作。同时,培育专业化综合性服务机构,积累实践经验与典型做法,形成绿色低碳产业链、供应链和生产生活方式,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试点申报分为产品碳足迹管理试点与产品碳足迹专业化服务试点两大类别。产品碳足迹管理试点面向山西省行政区域内优势产业、出口重点产品、传统特色产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企业,要求试点产品具有典型性、代表性,且申报单位需具备较好碳排放管理基础。产品碳足迹专业化服务试点则针对具备一定条件和业务基础的单位、机构、协会等,强调其在资源协调整合、资金和人员能力储备方面的优势。
在产品碳足迹管理方面,鼓励企业参与国家产品碳足迹规则制定,开展特定产品碳足迹标准制定,探索本单位产品碳足迹管理,包括数据采集、核算及供应链管理等。产品碳足迹专业化服务试点则聚焦建立地方产品碳足迹因子背景库,规范因子收集、报送,开展综合性专业化服务,并建立公共服务平台,为社会提供碳足迹综合性、一体化公共服务。
为保障试点工作顺利推进,山西省采取多项措施。加强组织领导,省生态环境厅统筹推进相关工作,各有关部门协同支持,强化监管,规范专业服务;加强资金保障,鼓励申报主体加大投入,利用政策资金支持试点建设,金融机构也将基于碳足迹信息丰富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多种渠道普及碳足迹知识,提高社会认同,引导企业展示碳足迹标识,促进消费者选择绿色低碳产品,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