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贵州省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介绍,截至2024年11月底,全省生产煤矿设计产能达2.1亿吨,比2021年底提升4345万吨。
据悉,2022年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明确提出贵州要建设新型综合能源基地,为贵州省能源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的信心和发展的动力。
两年多来,贵州省充分发挥该省能源比较优势,把新型综合能源基地作为全省“六大产业基地”之一来抓,全省能源高质量发展开启新征程,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建设初见成效,多能互补、多业并进、多元发展的能源产业新格局加快构筑。
其中,煤炭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成效凸显。煤炭矿区规划修编取得了积极进展。省级矿区规划有序推进,黔西矿区等首批国家级矿区规划技术方案获得国家能源局认可。
煤炭产能产量持续提升,先后建成渝南、鑫达、黄家山等露天煤矿。除上述产能变化外,2023年,全省调度原煤产量1.53亿吨;今年,调度原煤日产量最高突破了52万吨,预计全年累计调度原煤产量将超过1.65亿吨。
生产煤矿中设计产能90万吨/年以上的煤矿达69处、产能1.07亿吨/年,数量和产能占比分别为21.3%和50.2%,较2021年底数量增加了24处,产能增加了0.37亿吨/年,数量占比和产能占比分别提升了5个百分点和8个百分点。
电力方面,全省“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格局持续巩固。新建煤电项目加速推进,新光电厂建成并网发电,普定电厂1号机组投入商业运行。贵阳、黔南抽水蓄能电站开工建设。
新能源装机规模保持增长,2023年全省新能源新增装机400万千瓦、今年预计新增450万千瓦。其中,2023年建成195万千瓦的新型储能,开创了全国新型储能批次项目建设规模、建设进度、并网速度四个全国第一,今年又将新增100万千瓦。
截至11月底,全省电力总装机规模已达9194万千瓦,其中,火电3999万千瓦,水电2298万千瓦,风电光伏2686万千瓦,新型储能装机211万千瓦;火电装机占比降至44%以下,全省以水电、风电、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装机占比已超56%。
天然气方面,2024年,完成全国首个地方企业页岩气开发项目备案,预计全年煤层气产量4500万立方米、页岩气产量将达3.35亿立方米,比2021年分别增长40.05%和295.64%。2022年以来,全省新增自建储气能力0.52亿立方米,预计全年储气能力将达1.62亿立方米,超额完成国家下达任务。
今年1-11月,推动建成阿拉至万山天然气管道、黄板至松桃天然气管道,新增敷设天然气管道达226公里,超额完成本年度120公里的目标任务。全省天然气管道里程达4013公里,实现铜仁城区、松桃等地通管道天然气,长输管道覆盖62个县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