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西省能源局发布了今年第四批全省煤矿智能化建设评定结果,山西大平煤业有限公司等26个煤矿通过智能化矿井评定。
据了解,作为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省份,山西省煤矿正在向“数智化”转型,一批多种类型、不同模式的智能化示范矿井陆续建成。
稍早之前,山西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曾介绍到,目前全省50%以上煤炭产能实现智能化开采,建成30个绿色开采试点示范煤矿,煤炭先进产能占比近82%。截至8月,全省累计建成智能化煤矿134座,智能化采掘工作面1564处,全省3200处井下固定岗位实现无人值守,煤矿本质安全水平明显提升。
从人工挖煤到机械自动化,从取消检修班到取消夜班,从有人巡视到无人值守……近年来,山西省不断提升煤炭产业发展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越来越多的煤矿通过从“人控”到“数控”的全面升级、从“自动”到“智能”的全面提速,让采煤作业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煤矿数字化、智能化建设是发展方向,但也面临着一个问题,井下作业场景特殊复杂,一些数字化场景在地面轻松实现,到了井下就困难重重。对此,我省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紧密合作,华为煤矿军团全球总部落地太原。
晋能控股集团联合华为公司成立了智能矿山创新实验室公司,通过组建“煤炭专家+ICT(信息通信技术)专家”人才团队,充分发挥各自专业领域优势,为煤矿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经过三年的研发创新,虚拟现实、数字孪生、远程控制、5G、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已经创新应用于集团智能矿山建设中,推动安全高效生产。”智能矿山创新实验室公司技术部部长郑馨旭说。
随着一座座智能化矿井的诞生,山西省煤炭智能开采在全国范围内可谓遥遥领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