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内部员工系统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 信息内容 我要注册   忘记密码? 
中国矿井物探网 - 新闻资讯 - 专家呼吁“十四五”时期继续实施煤控约束性指标
 
 
专家呼吁“十四五”时期继续实施煤控约束性指标
信息来源:中国煤炭资源网   添加日期:2020-11-26   浏览次数:860

    11月24日,由中国节能协会和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共同主办的“第七届中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和能源转型国际研讨会”在召开。本次会议主题为建言“十四五”:继续实施煤控约束性指标。议题包括“十四五”中国经济发展与能源转型、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下的煤炭消费总量控制、高耗能部门以及地方省市如何以煤控促发展等。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徐华清表示,习近平主席最近一系列有关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讲话,不仅为加快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指明了方向,而且也向国际社会和市场主体发出了清晰的全面绿色转型的信号。为确保203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峰目标,根据初步研究,建议“十四五”应加大煤炭消费控制政策和措施力度,包括大力实施“煤改电”,重新审核已批煤电、煤化工项目,从严控制煤电、煤化工发展规模等,到“十四五”末,努力实现煤炭消费量与2020年相比稳中有降。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严刚强调,煤炭消费率先达峰是中国实现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峰的先决条件。在生态环境的约束下,“十四五”期间应持续推进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继续实施重点区域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多措并举加大低效高污染煤炭替代力度。

    NRDC高级顾问杨富强表示,中国的煤炭消费占比在“十三五”期间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但目前57%的占比仍然过高;煤炭消费仍是中国空气污染和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在国家2030年前实现碳排放达峰、2035年实现“美丽中国”和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下,中国需加速摆脱煤炭依赖。“十四五”规划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其作用十分关键。“十四五”期间,应确保将煤炭消费占比降低到50%以下,力争2025年左右达到碳排放峰值,全国PM2.5的平均浓度达到30ug/m3,并在重点部门和地区设立“十四五”煤控、碳达峰和空气质量治理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与会专家认为,中国的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在“十三五”时期取得了瞩目成就。煤炭消费占比已从“十二五”末的63.8%下降到了2019年的57.7%,提前一年完成“十三五”能源发展规划中提出的58%的约束目标。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高质量的发展阶段,国家的远景目标对能源、环境和气候变化提出了新的要求。“十四五”时期,我国应继续实施煤炭消费总量在一次能源消费占比和煤电供电煤耗的两个约束性指标,抑制煤炭消费反弹、强化煤炭消费减量、替代和清洁高效利用。在空气污染严重的重点地区,应进一步强化煤控约束,摆脱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的增长模式,落实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求;在重点高耗煤部门,应将“压增量、减存量”结合起来,实施有约束性的单位产品煤耗、电耗、水耗、污染物和二氧化碳排放标准,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上一篇: 能源局核准批复新疆四煤矿项目 合计产能600万吨
  下一篇: 印度煤炭公司将投资上千亿卢比发展运输设施
  信息声明:
      本网站上所展示的资料只限用于企业或个人学习研究使用,不得用于非正道商业用途,无论是否在资料上明示,所有此等资料都是受到版权法的法律保护。浏览者没有获得本站或各自的版权所有者明确的书面同意下,不得分发、修改、散布、再使用、再传递或使用本网站的内容用于任何公众商业用途。
 
   
            华虹动态             行业资讯
            物探大记事             安全事故
  新闻关注榜  
 
    山西晋煤集团技术研究院书记一行7人对...
    11-12月份公司动态...
    4月份福州华虹公司动态...
    大同大学第十一届校园文化艺术节...
    福州华虹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8...
    公司7-8月动态...
    9月份华虹动态...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杨岳调研福州市智能...
    8月公司动态...
    2月-3月份快讯追踪...
    98期快讯追踪...
    5月公司动态...
    7-9月公司动态...
 
   产品类别  
 
  地震仪器   电法仪器   瞬变仪器
  坑透仪器   化探仪器   地测仪器
  钻孔仪器
 
产品咨询热线:0591-83827186
福州华虹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内部员工系统 | Copyright 2012-2015,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35085号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0168号

主办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地 球物理研究所 安徽理工大学物探研究中心 安徽惠洲地下灾害研究设计院 福州华虹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域名:www.kjwt.cn◆◆◆中国矿井物探网.中国 ◆◆◆ www.kjwt.org
本站已有 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