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中国矿井物探网 | 返回华虹智能 |
 
Email:用户名 @ kjwt.cn 密码
 
新闻检索
往期回顾
您现在的位置:第128期 -> 第七版 -> 新闻内容
KJ1796煤矿顶板动态无线监测系统应用经验交流
新闻作者:技术中心-王兴梁  发布时间:2025-03-28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引言
在煤炭行业蓬勃发展的当下,矿井安全已然成为重中之重。顶板事故作为煤矿安全生产的重大威胁,一旦发生,可能导致冒顶、塌方等严重后果,对矿工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巨大挑战。传统矿压监测方法存在诸多弊端,如数据采集不及时、分析不准确等。而KJ1796煤矿顶板动态无线监测系统凭借其先进技术与便捷操作,为煤矿顶板安全监测带来了新的解决方案,在众多煤矿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深入探讨该系统在现场应用中的宝贵经验。
一、系统概述
KJ1796煤矿顶板动态无线监测系统是融合现代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智能监测系统。其工作原理为:通过安装在巷道内的各类传感器,实时采集顶板位移、应力等关键数据,并借助无线网络将这些数据传输至地面监控中心,以便进行深入分析与处理。该系统主要由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采集单元、数据分析软件等多个核心模块构成。
二、技术特点
1、无线通信:采用先进的无线通信技术,摒弃了传统复杂的布线工作。这不仅大幅减少了布线的工作量和复杂度,还显著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在实际应用中,可轻松根据矿井布局和监测需求,灵活调整传感器位置,无需担心布线限制,极大地提升了系统的适用性。
2、高精度传感器:配备高精度的压力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确保数据采集的准确性。这些传感器能够精确捕捉顶板微小的位移和应力变化,为后续数据分析提供可靠依据。例如,在监测顶板位移时,可精确到毫米级别,为及时发现顶板异常提供了有力保障。
3、数据分析能力:内置强大的数据分析软件,能够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实时分析。软件可快速处理大量数据,并生成直观的图表报告,如顶板位移随时间变化曲线、应力分布云图等。通过这些图表,工作人员能够一目了然地掌握顶板状态,及时发现潜在问题。
4、远程监控:支持远程监控功能,管理人员无论身处何地,只要通过手机或电脑,就能随时随地查看监测数据。这一功能打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方便管理人员及时了解矿井顶板情况,做出科学决策。比如,管理人员在外出差时,也能通过手机实时关注矿井顶板数据,确保矿井安全。

图1 KJ1796煤矿顶板动态无线监测系统
三、应用案例
案例一:某大型国有煤矿
1、背景介绍
该煤矿位于我国中部地区,年产量超千万吨,属于大型煤矿。由于开采深度较深,顶板压力巨大,顶板事故频发,严重威胁矿工生命安全和企业生产效益。为改变这一严峻现状,该矿引进了KJ1796煤矿顶板动态无线监测系统。
2、实施过程
1)前期准备:对矿井进行全面地质勘查,详细了解地质构造、煤层赋存情况等。根据勘查结果,精准确定监测点的位置和数量,确保监测全面覆盖关键区域。
2)系统安装:两条掘进工作面顺槽每条长1100米(总长2200米),在巷道顶板上每50米布置一个矿用本安型无线顶板离层位移传感器测点,每台无线顶板离层位移传感器含两个位移基点,巷道内共布置41个测点即41台无线顶板离层位移传感器。两条掘进工作面顺槽每条长1100米(总长2200米),在巷道顶板上每100米布置一个锚杆(索)应力传感器测点,巷道内共布置20个测点即20台锚杆(索)应力传感器。监测综采工作面长度为150米,布置104部液压支架,每5部液压之间安装1台无线数字压力计(间隔7米),实现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工作阻力数据的实时自动测量、显示并通过无线通讯方式上传至上级设备。该工作面每间隔5部支架安装一台监测设备,14台设备。安装过程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设备安装牢固、接线正确。安装完成后,进行细致调试,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图2 锚杆索应力传感器布置示意图
3)试运行:经过一个月的试运行,对系统运行情况进行密切观察。期间,对数据准确性、传输稳定性等进行多次测试和优化。结果显示,系统运行稳定,数据采集准确可靠。
4)正式投入使用:系统正式投入使用后,矿方定期组织培训,邀请专业技术人员为相关人员详细讲解系统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通过培训,确保所有相关人员熟练掌握系统操作,能够充分发挥系统功能。
3、应用效果
1)事故率下降:自系统投入使用以来,顶板事故率显著下降。通过实时监测,能够及时发现顶板隐患,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极大地保障了矿工的安全。
2)工作效率提升:管理人员通过实时监测数据,能够迅速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避免了因问题发现不及时导致的生产延误。同时,根据监测数据优化生产流程,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
3)经济效益显著:减少了因顶板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如设备损坏维修费用、停产损失等。此外,通过优化生产流程,提高了煤炭产量,为企业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案例二:某中小型民营煤矿
1、背景介绍
该煤矿位于我国西部地区,规模较小,但同样面临着顶板安全问题。由于资金有限,在选择监测系统时,更注重性价比。经过多方调研和比较,最终选择了KJ1796煤矿顶板动态无线监测系统。
2、实施过程
1)需求调研:矿方详细调研自身需求,明确需要监测的区域和参数。结合矿井实际情况,确定重点监测区域为巷道掘进面和采煤工作面,监测参数包括顶板位移、应力等。
2)系统选型:根据需求,选择适合的系统配置。与供应商充分沟通,确定系统功能、设备数量等细节,并签订采购合同。
3)系统安装:由专业团队负责安装调试。安装过程中,严格把控质量,确保系统正常运行。安装完成后,进行全面测试,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

图3 顶板离层传感器布置示意图
4)培训与维护:矿方组织多次培训,邀请供应商技术人员为员工进行系统操作培训。同时,建立定期维护机制,安排专人负责系统日常维护,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保养,确保系统长期稳定运行。

3、应用效果
1)安全性提升:系统实时监测顶板状态,及时发现隐患。通过预警机制,提前通知工作人员采取措施,有效避免了潜在事故风险,提升了矿井安全性。
2)成本节约:相比传统监测方式,无线监测系统降低了安装和维护成本。无需大量布线,减少了材料和人工费用。同时,系统稳定性高,减少了设备故障维修成本。
3)管理优化:通过对监测数据分析,矿方深入了解顶板运动规律,优化了生产流程。例如,根据顶板应力变化调整采煤工艺,合理安排支护时间,提高了整体管理水平。
四、经验总结
1、前期准备至关重要
无论是大型国有煤矿还是中小型民营煤矿,在引入KJ1796煤矿顶板动态无线监测系统之前,都需做好充分前期准备。地质勘查能够帮助了解矿井地质条件,为确定监测点提供依据;需求调研明确监测重点和参数,确保系统配置合理;预算编制则合理规划资金,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只有明确需求,才能选择最适合的系统配置,实现系统有效性和经济性的平衡。
2、系统安装与调试需专业团队
系统安装和调试是技术含量高的工作,必须由专业团队完成。专业团队具备丰富经验和专业技能,能够确保系统正常运行。在遇到问题时,能够迅速排查故障,找出解决方案。因此,矿方应选择经验丰富、信誉良好的安装团队,为系统稳定运行奠定基础。
3、员工培训必不可少
系统投入使用后,员工培训尤为重要。多次组织培训,让所有相关人员熟练掌握系统使用方法。只有员工能够正确操作和维护系统,才能充分发挥系统功能,提高工作效率。培训内容应包括系统原理、操作方法、常见故障处理等,确保员工全面掌握系统知识。
4、定期维护确保长期稳定
系统长期稳定运行离不开定期维护。建立完善维护机制,定期对系统进行检查和维护。检查内容包括设备运行状态、数据传输稳定性、软件功能等。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确保系统始终处于良好运行状态。此外,储备必要备件,以便在设备故障时能够及时更换,减少停机时间。 
五、结论
KJ1796煤矿顶板动态无线监测系统凭借先进技术和便捷操作,在煤矿企业中广泛应用。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可知,该系统在提高矿井安全性、提升工作效率、降低运营成本等方面成效显著。然而,要充分发挥系统潜力,矿方需做好前期准备、选择专业团队、加强员工培训以及建立定期维护机制。未来,随着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变化,相信KJ1796煤矿顶板动态无线监测系统将在更多煤矿企业推广应用,为煤矿安全生产做出更大贡献。
上一篇 下一篇
  | 联系我们 | 内部员工系统 | Copyright? 2012-2015,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1010421号  
主办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地球物理研究所 安徽理工大学物探研究中心 安徽惠洲地下灾害研究设计院 福州华虹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域名:www.kjwt.cn◆◆◆中国矿井物探网.cn ◆◆◆ www.kjwt.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