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另一角度来说,由于岩浆侵入所引起的接触变质作用,可使部分低变质煤变成焦煤。如淮北、双鸭山等煤田,都是由于岩浆侵入提高了煤的变质程度,使部分低变质煤变为焦煤。因此,当矿井发现有岩浆岩时,要查清岩浆岩的分布规律和接触变质特征,以便解决有关岩浆岩区的地质问题。
一、岩浆侵入体的一般特征
1.岩浆侵入体的产状和形态
地下岩浆向上侵入,主要通过地层薄弱部位上冲到地壳上部形成岩墙,而后又侵入到含煤地层中的薄弱部位,形成层状的岩床。
(1)岩墙
是穿插在岩层之中,两壁近似平行,与岩层大致成垂直的侵入体。例如,山东陶庄煤矿发现四条岩墙,其中两条是沿裂隙侵入的;安徽岱河煤矿二采区的岩墙,其附近的围岩变质不明显,岩墙两侧岩层产状没有变动,岩墙走向与地层走向一致,这是岩浆侵入到纵向张性裂隙中所形成的岩墙,具体如图1(b)所示;山东奎山煤矿7042顺槽岩墙切穿煤层及其顶底板岩石的脉状侵入体,其边缘相为微晶辉绿岩,岩墙两侧岩性相同,岩层产状一致,没有构造变动,具体如图2。

(2)岩床
岩浆沿含煤地层中的软弱的层理面呈整合侵入的岩浆岩体称岩床。侵入到含煤地层中的岩浆岩体,由于受岩浆的成分、规模及煤层本身的结构、构造、厚度等因素的影响,控制了岩浆的活动,致使侵入到煤层中的岩床形成各式各样的形态。从平面上看,岩床大小不一,有近似圆饼状、椭圆状、舌状及其他形状,岩床边缘不规则,与煤层接触界线常呈参差不齐、弯弯曲曲的各种形状;从剖面上看,岩浆侵入的形态可归纳为以下四类:
第一类型:厚层侵入体,它是发育在岩浆侵入比较严重的地区,其厚度大,整个煤层几乎全被岩浆岩体所代替,有时可见少量天然焦,具体如图3所示,这一类型是岩浆破坏最严重的侵入形态。
第二类型:层状侵入体,它是岩浆侵入煤层中呈层状的形态。层状侵入体有较大的范围,可造成大片天然焦,有时也残留一部分煤层。侵入到厚煤层中的层状岩浆岩体常呈波浪状,天然焦也沿岩体边缘形成波浪起伏的带状分布。
第三类型:浑圆状侵入体,发育在距侵入严重地区较远的地段,在煤层中呈孤立的大小不等的浑圆状侵入体,或是连续的小岩瘤,并在岩体周围产生少量的天然焦,大部分煤层能够正常保存。
第四类型:串珠状侵入体,发育在侵入体的边缘,岩体界线极不规则,一般沿煤层层理面分布延伸,呈串珠状、扁豆装及树枝状等。上述侵入体的各种形态是岩浆由侵入严重地区向外扩展而成的。在接近侵入严重地区岩体发育,近离至边缘地带岩体逐渐尖灭。
岩浆沿含煤地层中的软弱的层理面呈整合侵入的岩浆岩体称岩床。侵入到含煤地层中的岩浆岩体,由于受岩浆的成分、规模及煤层本身的结构、构造、厚度等因素的影响,控制了岩浆的活动,致使侵入到煤层中的岩床形成各式各样的形态。从平面上看,岩床大小不一,有近似圆饼状、椭圆状、舌状及其他形状,岩床边缘不规则,与煤层接触界线常呈参差不齐、弯弯曲曲的各种形状;从剖面上看,岩浆侵入的形态可归纳为以下四类:
第一类型:厚层侵入体,它是发育在岩浆侵入比较严重的地区,其厚度大,整个煤层几乎全被岩浆岩体所代替,有时可见少量天然焦,具体如图3所示,这一类型是岩浆破坏最严重的侵入形态。
第二类型:层状侵入体,它是岩浆侵入煤层中呈层状的形态。层状侵入体有较大的范围,可造成大片天然焦,有时也残留一部分煤层。侵入到厚煤层中的层状岩浆岩体常呈波浪状,天然焦也沿岩体边缘形成波浪起伏的带状分布。
第三类型:浑圆状侵入体,发育在距侵入严重地区较远的地段,在煤层中呈孤立的大小不等的浑圆状侵入体,或是连续的小岩瘤,并在岩体周围产生少量的天然焦,大部分煤层能够正常保存。
第四类型:串珠状侵入体,发育在侵入体的边缘,岩体界线极不规则,一般沿煤层层理面分布延伸,呈串珠状、扁豆装及树枝状等。上述侵入体的各种形态是岩浆由侵入严重地区向外扩展而成的。在接近侵入严重地区岩体发育,近离至边缘地带岩体逐渐尖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