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中国矿井物探网 | 返回华虹智能 |
 
Email:用户名 @ kjwt.cn 密码
 
 
新闻检索
往期回顾
您现在的位置:第68期 -> 第一版 -> 新闻内容
综合物探技术在工作面回采评价中的应用
新闻作者:祝云飞 张浩  发布时间:2013-12-31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彭庄矿工作面富水性及地质构造探测为例
华东办事处 祝云飞 张浩

  1 矿井概况及物探方法的选择
山东鲁能菏泽煤电开发有限公司彭庄煤矿,位于郓城县彭庄村。该矿目前主要开采煤层为三煤,三煤层的底板起伏较大,目前主要受顶、底板砂岩水及底板三灰水的影响,同时1307工作面采空区的富水性也会对1309工作面的回采构成威胁,且该工作面地质构造较复杂,给工作面回采造成了安全隐患。为探明1309工作面富水性及工作面内构造发育情况,给1309工作面下一步的防治水工作提供参考资料。本次采用瞬变电磁法、并行直流电法、无线电波透视CT成像法来探查工作面内地质异常区及富水异常区的赋存情况。主要探测方法选择为:
(1)利用瞬变电磁法探查工作面顶板方向60m深度范围内岩层富水情况;
(2)利用瞬变电磁法及并行直流电法探查工作面底板方向60m深度范围内岩层富水情况;
(3)采用无线电波透视CT技术探查工作面内地质构造赋存情况;
(4)采用无线电波透视CT技术探查工作面内落差大于1/2煤厚的隐伏断层及薄煤区赋存情况。
2 工作面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情况
1309工作面3下煤层赋存不稳定,局部冲刷;结构简单,煤层厚度0.7~6.4m,平均3.2m,倾角15°, f=1.8,上距中砂岩12.53m,下距6煤39.08m,下距三灰54.14m。
根据1309工作面勘探报告资料和1307工作面上顺槽、下顺槽实际揭露,影响施工的主要含水层为3下煤顶、底板砂岩含水层、底板三灰含水层,分别是:
1.顶板砂岩水:3下煤直接顶细砂岩厚0.72~10.8m,平均5.76m,富水性不均一,为弱含水层。掘进时会有少量砂岩水以滴水或淋水的形式影响巷道施工。
2.底板砂岩水:底板砂岩厚9.56~12.43m,平均10.68m,局部底板水以底板渗水的形式影响掘进施工。
3.三灰水:三灰厚3.85~6.08m,平均为5.5 m,上距3下煤底板54.14m,岩溶裂隙较发育,富水性较强。
3现场布置情况
3.1 1309工作面瞬变电磁探测

本次瞬变电磁探测于2012年8月31日及2013年10月4日~2013年10月6日成现场数据采集,采集区域包含上顺槽约1800m(起点在导F42)、下顺槽约1800m(起点在导F15)。
本次主要是探测1309工作面顶、底板的富水性,所以在上顺槽及下顺槽现场每10m布置一个测点,每个测点分别设计六个探测方向,如图1所示。

图1 1309工作面上、下两顺槽单个测点布置示意图
  3.2 1309工作面并行直流电法探测
1309工作面现场数据采集于2012年09月01日~2012年09月02日及2013年10月1日~2013年10月3日完成,上顺槽探测起点位置在导线点F38处,下顺槽探测起点位置在导线点C104处,共采集51站数据,每次共布置18个电极,其中16个为测量电极、一个N极和一个B极,每相邻两个测量电极之间的间隔为4m,每站跑3次极,每站共采集4次信号。每站保持1-8号电极不动,每次采集结束,向B极的反方向移动9-16号电极,共移动3次。下一站布极的起点位置和第一站第一次跑极的位置重合,之后的布置方式和第一站布置方式一致,共施工26站数据,每站布置的测线约为150m,目的是探测1309工作面底板的富水性情况。
  3.3 1309工作面无线电波透视探测
无线电波透视现场数据采集于2012年9月2日及2013年10月7日~2013年10月8日完成。在1309工作面上顺槽布置37个发射点,每个发射点接收11个实测场强值;在1309工作面下顺槽布置37个发射点,每个发射点接收11个实测场强值。本次坑透发射点间距为50m,接收点间距10m。
 4结果解析
4.1 并行直流电法及瞬变电磁结果解析

经数据处理、分析,获得1309工作面顶、底板岩层视电阻率剖面图,图中不同的色调表示不同的视电阻率值,并且遵循色调从冷色调到暖色调表示视电阻率值不断升高的规律,具体岩层的视电阻率值分布如图2、3、4所示。
  
图2 1309工作面上顺槽底板三极测深视电阻率剖面图
 
图3 1309工作面下顺槽底板三极测深视电阻率剖面图
图5、图6为1309工作面上、下顺槽顶板和底板瞬变电磁探测异常区域提取图,根据探测结果可以看出上、下顺槽顶板探测范围内的电性变化情况。
  表1 1309工作面瞬变电磁富水性探测异常区概况汇总表
图4反映的是1309工作面底板不同深度上的视电阻率分布图,分别提取出深度顶板30m、顶板45m、底板-30m及底板-60m深度的视电阻率值切片。
  
图5 1309工作面顶板方向MTEM探测异常企业提取图

图6 1309工作面底板方向MTEM探测异常企业提取图
4.2 无线电波透视结果解析
采用无线电波透视CT软件系统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反演,各参数结果均进行BPT法反演CT成像图。根据各参数CT成像图综合分析,得出探测区内的地质解释,有9个透视异常区(图7中品红色粗线条所圈定范围)。

图7 1309工作面采用无线电波透视CT成像图
图8和图9为1309工作面内无线电波透视CT成像地质解释图,根据该结果可反映出1309工作面内的地质构造异常体的分布情况。
具体分析如下:
  表2 1309工作面实测场强法探测异常区情况表


图8 1309工作面无线电波透视—断层延伸情况推断结果

图9 1309工作面无线电波透视图

图10 1309工作面前段探放水工作示意图
 5 结论及建议
5.1 结论

根据1309工作面上顺槽和下顺槽的地质资料,结合本次综合探测结果,得到1309工作面富水性探测重点异常区分布,具体分布位置图5和图6。
根据瞬变电磁及直流电法探测结果,并综合1309工作面一号联络巷外段下顺槽的钻探资料,对之前1309工作面前段提取的富水异常区进行修正,同时对1309工作面一号联络巷后段富水异常区域的探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1309工作面共存在8个重点富水区域,3个顶板方向和5个底板方向,分布在1309工作面下顺槽,可以看出下顺槽的富水性较上顺槽的富水性更强。
根据矿方提供的1309工作面地质资料,结合本次现场采集的无线电波透视信号,可以得到1309工作面地质异常区域的分布情况,汇总如上表2。
由探测结果和已知地质情况可知1309工作面地质构造较复杂,其中2#、3#、5#、6#、7#及8#异常区对工作面回采影响较大,1#、4#及9#异常区对工作面回采影响较小。
工程是分两期完成的,矿方已经对下顺槽的5#、6#、7#、8#及补区异常区进行了探防水工作,总共打了17个放水钻,其中在5#、6#、7#及补区异常区的12个钻孔都终孔无水,在8#异常区的12#钻孔终孔无水,13#、14#、15#及16#钻孔水量在15~50m3/h(图10)。
5.2 建议
(1)通过1309工作面瞬变电磁法、并行直流电法和无线电波透视法勘探结果可以看出,1309工作面的地质构造较为复杂,共存在9个地质异常区,并且这些异常区域对煤层厚度变化存在很大影响,对后期回采影响大,建议后期回采到这些地质异常区之前提前做好预防工作。同时1309工作面还受底板三灰水的威胁,局部根据钻探结果可以看出,富水性强,并且由于局部断层构造发育,对后期回采影响大,建议提前针对富水异常区进行放水降压,降低回采时的安全威胁。1309工作面顶板方向的富水性相对较弱,主要为顶板砂岩裂隙水,对回采影响小。
(2)根据《煤矿防治水规定》的相关规定:物探方法作为煤矿现场工作的辅助手段,不能代替钻探,采取物探和钻探相互结合的方式才能满足实际生产需要。因此建议要针对低阻异常区进行钻探,同时对地质分析可能存在水害隐患的区域施工钻孔,确保生产安全。
(3)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如发现水文异常或构造异常,应及时通知相关技术人员,以便采取加密观测等处理措施。
 作者简介:
祝云飞,男,安徽理工大学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福州华虹驻华中技术中心主任。
张浩,男,安徽理工大学水文与水资源专业,福州华虹驻华东办事处物探技术员。
上一篇 下一篇
  | 联系我们 | 内部员工系统 | Copyright? 2012-2015,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1010421号  
主办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地球物理研究所 安徽理工大学物探研究中心 安徽惠洲地下灾害研究设计院 福州华虹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域名:www.kjwt.cn◆◆◆中国矿井物探网.cn ◆◆◆ www.kjwt.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