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矿井产量的逐年递增,矿井的开采深度也不断增加。矿井水害事故频发,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如何有效地在开采过程中加强对矿井水害的预防和预报工作,已成为严重制约矿井安全高效发展建设的重要因素。下文针对矿井防治水工作中容易存在的问题,对可能发生的水灾事故,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与对策。
一、 矿井水灾发生的原因
矿井发生透水的基本原因是水文地质情况不清,巷道设计不当,预防措施不力和管理不善。透水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地面防洪、防水措施不当,或对防洪措施管理不善,雨季时山洪由井巷或塌陷裂隙大量涌入井下而造成水灾。
2、 水文地质情况不清,井巷接近老窑积水区、充水性断层、陷落柱、强含水层以及打开隔离煤柱时,未执行探放水制度,盲目施工,或者虽然进行了探水,但由于措施不严格,而造成淹井事故。
3、 对积水巷道位置的测量错误或资料遗漏、不准确,误使采掘工作面与之打通,或是掘进巷道偏离了探水孔的控制范围。
4、 防水隔离煤柱尺寸不够,或乱采乱掘,将其破坏而造成透水。
5、 工程质量低劣,井巷严重塌落冒顶,导致强含水层透水或老空水、溶洞水、地表水溃入井巷。
6、 管理不善,井下无防水闸门或者虽然有而未及时关闭,有水仓不清理,防水墙质量低劣,大量漏水。
7、 排水设备能力不足或机电事故的影响而造成淹井;有的水仓不清理,水泵不维修,透水时起不到作用。
8、 排水设备缓冲的应急保护工程设施不够或失效。
二、 矿井防治水工作存在的问题
1、 水害应急预案不健全。
2、 水文地质条件不清、资料不足。
3、 在透水征兆明显的情况下仍违规组织生产。
4、 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
5、 破坏防(隔)水煤柱
6、 探放水措施不落实。
7、 一些企业在防范自然灾害上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三、 矿井水害防治对策
1、 煤矿要加强防治水基础工作,应建立水文地质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矿井水文地质文字、数据、图件、计算评价和防治水预测预报的一体化管理。
2、 强化职工防治水安全培训。
3、 建立完善水害应急救援预案。
4、 煤矿要真正落实探放水措施。
5、 受老空水威胁的矿井,要分析查明老窑的空间位置、积水量和水压,确定探水警戒线。
6、 加强雨季“三防”工作。
7、 加强监管监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