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服务部 廖平红 整理
地球物理勘探是将地球物理特性应用于复杂的、不可见的地学问题的认知手段。近年来,物探技术在勘查能力和勘查精度方面得到了极大提高,已成为国际上解决工程建设地学问题必不可少的、有效的高科技手段,物探作为一种重要的测试和监测及预报预测手段在工程领域里得到广泛应用,并受到普遍关注。矿井物探作为物探技术在矿井领域的一个分支,对矿井安全高效生产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开展的矿井物探技术基础研究,基本都在实验室内的简单均匀介质和小尺度的物理模型上展开的,这与实际的探测对象存在一定的差距,实际运用中的探采对比方法没有重复性。因此,建立地下大尺度实体模型是提高矿井物探技术的重要手段,是开展物探新技术、新方法研究的重要设施,可为物探测试成果的定量化、煤矿安全生产的精细探测与预报提供研究基础。
应国内外矿井物探技术蒸蒸日上的发展趋势之需,华虹公司与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矿业大学、安徽理工大学,联合建设“矿井物探技术研究实验基地”,基地建于福建三明市将乐县东北。
基地从2010年9月3号开始进行建设,2011年8月8号正式投入使用。基地集井下物探试验、技术研究、学术交流、技术培训于一体,可满足高校、科研院所、技术装备制造企业、现场技术人员等开展地下工程及矿井物探勘测和监测监控技术以及装备的研究、试验、培训等要求。主要服务于煤矿、非煤矿山、隧道、地铁等地下工程行业与领域。
在地面建设了一栋配套的综合性三层楼,设有多功能会议厅、展示陈列厅、与井下对应的部分地面物理模型,供地球物理探测方法试验前期使用、设有多个工作室,供数据采集后分析解析兼休息用,并配有厨房、餐厅、运动室、娱乐室等。在综合楼的南面还设有综合实验桩基,可供地震和小线圈的瞬变电磁做地面实验。

图一 井口配套实验楼
井下物探实验基地包含七个实验区,由洞口向内依次为:A水仓综合实验区、B探放钻孔实验区、C MSP实验区、D单点超前探实验区、E对穿实验区、F围岩松动圈实验区、G反射共偏移实验区,示意图见图二。

图一 井口配套实验楼

图二 井下实验区分布示意图

图三 井下现场实验
作为国内首个地下大尺度实体模型基地,矿井物探技术研究实验基地,为矿井物探技术的深入研究创造了条件,是开展物探新技术、新方法研究的重要设施,对我国矿井物探技术装备研发制造以及工业性实验、技术推广应用、技术人员的培训等将带来极大的便利,对我国矿井地球物理场探测和监测新技术的形成、矿井灾害防治系统的完善,也都有着重大意义。